第9部分(第1/4 頁)
九、意氣風發的十年
人民的總理周恩來,是全國人民的總管家。從內政到外交、內政中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他無所不管,而且處理每一項工作都十分認真細緻,井然有序。從建國到1956年,周恩來意氣風發,才華四溢,為共和國工作的各個方面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在內政方面,他處理的許多工作中,最繁重的是經濟。
周恩來常說,政府工作的重點,就是組織領導經濟建設。外交的目的是什麼呢?內政又為了什麼呢?外交就是要爭取造就一個和平、穩定、內外交流、互通有無的國際環境,內政是要建立和開創一個團結穩定、民主和諧的局面,而所有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把我國儘快地建設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
早在1950年的時候,我國就聘請了蘇聯計劃統計專家來幫助進行研究和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1952年8月,周恩來親自主持起草了《中國經濟狀況和五年建設的任務(草案)》。這個草案的內容,包括了中國經濟概況,五年建設方針,五年建設的主要指標和專案,長期建設的準備工作,請蘇聯援助等事項。草案提出:“今後五年是中國長期建設的第一個階段,其基本任務是:為國家工業化打下基礎,以鞏固國防、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並保證中國經濟向社會主義前進。”
1952年8月15日,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去莫斯科。代表團成員有陳雲、李富春、張聞天、粟裕等。這次去蘇聯商談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我國的“一五”建設計劃問題。20日,代表團到克里姆林宮會見了斯大林。斯大林表示願意盡力在工業資源勘探、設計、工業裝置、技術資料和派人到蘇聯留學、實習等方面,給中國幫助,他指定莫洛托夫、布林加寧、米高揚、維辛斯基、庫米金組成蘇聯政府代表團,同周恩來等商談。9月3日,斯大林約見中國政府代表團,繼續談中國的五年建設計劃和與此有關的其他問題。他說,中國三年恢復時期的工作,給他們印象很好。制訂五年計劃,要有後備力量。由於中方原來提出的“一五”時期工業增長速度每年平均是18%,斯大林建議“可降到15%”。他表示願意為中國實現五年建設計劃提供所需要的裝置、貸款等援助,同時派專家來幫助中國建設。斯大林的談話,為蘇聯援助中國經濟建設定了基調。周恩來、陳雲先期回國,具體援建專案,由李富春領導,繼續同蘇方面談。這次商定,蘇聯援助中國90個建設專案,加上在此以前蘇方答應援建的51個專案,共為141個專案。後來,援助專案擴大為156項。
中共中央和政務院決定,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這156項建設單位為中心的、由694個大中型建設專案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作為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中心任務。
這年12月24日,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在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會第43次會議上作報告說:“我國經濟恢復時期已經基本結束,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時期已經到來,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就要在1953年開始了。”1953年2月4日,周恩來在政協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分析了當時我國的政治經濟形勢,號召全國人民投入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他說,現在,我國除臺灣外已經統一,官僚資本的企業已經徹底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國營企業,在工業和批發商業方面國營經濟已佔優勢和領導地位,全國銀行已由國家統一管理;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個體經濟在國家領導扶助下已開始改造,全國工農業生產不僅全部恢復,而且一般已超過歷史上最高水平;交通運輸、國內貿易發展較快;國家財政收入已經平衡,全國物價已經穩定,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顯著的提高。這一切,為我國進行長期的、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國家建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他說:當前我國人民的一項重大任務是,開始進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國家建設。1953年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我們要動員工人階級和我國人民,集中力量,克服困難,為完成和超額完成本年度的計劃而奮鬥。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編制,中央的同志幾乎都參加了,具體則由周恩來、陳雲、李富春負責。計劃的本子都是周恩來親自審查的。他親自指導編制計劃,審定計劃,工作非常細緻,幾乎每一個數字他都核查過,每一個百分比他都要親自計算一下。當發現差錯時,他總是耐心地嚴肅地給工作人員指出來,和藹地要他們回去好好地再算一算。計劃是制訂得非常周密詳細的,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