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1943年10月8日,計有1237人。本期畢業生共計有2452人。
第19期:本期於1941年後由各大城市分割槽招生,並派人去日偽敵佔區招收優秀青年,學生陸續於1942年春來校,5月中旬正式成立本期第2總隊於草堂寺,12月25日開始入伍訓練。1943年3月分科,分為步兵、騎兵、炮兵、工兵、特別班、輜重兵、通訊兵7個科。復有本期第1總隊的產生,仍駐草堂寺,只有步科總隊後又因適應需要編為炮兵兩個隊,計有9個隊,有學生共998人。第2總隊為特科總隊,計有騎兵1個隊,炮兵3個隊,工兵兩個隊,輜重、通訊各1個隊,有學生共902人,駐西校場,於同年12月升學。到1945年春反攻日軍前夕,因前線急需幹部,本期學生均提前於4月初將全部課程考試完畢,10月4日舉行畢業典禮,全學期前後在校受訓時間兩年零4個月。本期共計有畢業生1900人。
第20期:本期學生於1944年3月20日在成都南較場入伍,編為10個隊。8月30日分科,分駐西較場、南較場。合編為步兵第1大隊,轄3箇中隊。1946年春,廣西南寧第6分校學生合併入本校。一部編入本期為步兵第4中隊。炮兵1個大隊,轄2箇中隊。工兵1個大隊,轄2箇中隊。通訊兵1個大隊,轄3箇中隊。其餘騎兵、輜重兵各1個獨立中隊。本期分為步兵、騎兵、炮兵、通訊兵、輜重兵、工兵6個科,畢業於1946年12月25日,共計有畢業生1116人。
第21期:本期學生於1944年5月至1945年1月3日起陸續入伍,計編步兵11個大隊,轄38箇中隊,其中有西安督訓處原所轄17箇中隊。騎兵1個大隊,轄3箇中隊,其中有西安督訓處所轄1箇中隊。炮兵2個大隊,轄5箇中隊,其中有西安督訓處所轄兩個中隊。工兵兩個大隊,轄5箇中隊,其中有西安督訓處所轄3箇中隊。輜重兵1個大隊,轄4箇中隊,其中有西安督訓處所轄1箇中隊。通訊兵2個大隊,轄4箇中隊,其中有西安督訓處所轄2箇中隊。戰車獨立1箇中隊。本期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通訊兵、戰車兵7個科。其中步兵第1、第2大隊入校時間較早,所轄6箇中隊,計有學生550人,於1947年8月28日畢業。其餘各大隊因為成立較晚,延長1學期,分別於1947年12月25日、1948年6月16日畢業,計5488人(其中戰車兵科於1947年12月25日畢業2219人)。本期共計有畢業生6038人。
臺海兩岸黃埔同學等在成都北較場中正堂前留影(1984年夏)
第22期:本期為抗戰勝利後招考的學生,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通訊兵6個科,計有3個總隊。第1總隊,1948年7月7日在成都以西雙流縣城入伍。炮兵1個大隊,轄3箇中隊。工兵1個大隊,轄2箇中隊。騎兵1個大隊,轄兩個中隊。通訊兵1個大隊,轄兩個中隊。步兵1個大隊,轄4箇中隊。輜重兵1個獨立中隊。第1總隊於1949年2月12日畢業,計有1538人。第2總隊於1948年7月在雙流縣城入伍,12月入伍期滿升學,編為步兵科,分3個大隊,9箇中隊,另有1個通訊中隊,畢業於1949年7月,計974人。第3總隊,由預備班學生卒業升學編成,分為3個大隊,8箇中隊和1個工兵獨立中隊,畢業於1949年7月,計865人。本期共計有畢業生3377人。
第23期:本期為軍校在大陸招訓的最後一期。第1總隊為特科,分為5個大隊14箇中隊。其中炮兵1個大隊,轄3箇中隊;工兵1個大隊,轄兩個中隊;騎兵1個大隊,轄兩個中隊;步兵1個大隊,轄4箇中隊;通訊兵1個大隊,轄兩個中隊;另有1個輜重兵獨立中隊。該總隊於1948年8月入伍,計有畢業生1473人。第2總隊為步科,分為兩個大隊,轄7箇中隊,於1949年10月升學,計有畢業生712人。第3總隊為步科,分為3個大隊,轄9箇中隊,計有畢業生820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乘勝進軍大西南。11月下旬,國民黨政府由重慶遷往成都。11月30日,重慶解放。同日,蔣介石退守成都,住北較場軍校校本部。這時,第23期學生還在學習期間,蔣介石為集聚力量,以圖反攻,強令第23期學生於12月4日畢業。本期共計有畢業生3005人。
12月中上旬,北路人民解放軍由陝入川,進抵四川北部廣元。原國民黨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聯名在川西發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