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4/4 頁)
開端。此外,民國時期入據廣州的軍隊,在此地還辦過一些軍校,其中有李耀漢的肇軍講武堂,林虎的第2軍廣西桂平第4分校舊址講武堂,李烈鈞的滇軍講武堂,李濟深的西江講武堂,譚延輳У南婢�參涮茫�罡A值牡�5軍講武堂,還有李濟深的廣東地方武裝團體訓練養成所、第8路軍幹部學校等。這些軍校舊址,後來多成為黃埔軍校廣州分校的校舍。
1936年夏,餘漢謀投靠南京國民政府取代陳濟棠,蔣介石派陳誠、陳芝馨接收燕塘軍校,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廣州分校,蔣介石兼任校長,陳誠兼主任,陳芝馨為副主任(後升任主任)。燕塘軍校原第3期學生作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12、第13期學生,畢業後有資格投考陸軍大學。1936年至1937年間,廣州分校續招第14、第15期學生3000多人。1936年冬,第4路軍的軍官總隊共4個大隊約1000餘人,編入該校,以陳克球為總隊長,辦了兩期後改為補習總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機轟炸廣州,校部遷往白雲山,學生總隊遷往龍眼洞上、下元崗,軍官總隊遷往肇慶,校內只留守衛兵1個排。1937年12月,全校遷往德慶。遷校後已不能正常進行教學和訓練。1938年1月,廣州分校改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4分校(遷址德慶),由韓漢英任主任,謝嬰白為副主任。2月,成立第14期學生第7總隊,分甲乙兩級,學生1028人,同時將政訓處改為政治部。成立第15期學生第7總隊,學生1482人。9月,第14期甲級生畢業。10月,日軍侵佔廣州。本分校奉命從德慶等地全部遷移到廣西宜山、德勝、東江一帶教學,校部設在宜山。又招收新生1500名。後又遷往貴州獨山、貴陽、遵義等地。
從1938年12月31日以蔣中正、韓漢英和謝嬰白3人名義釋出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4分校招生布告》看,本分校的招生要求也是很嚴格的,對於上世紀民眾文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