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 “江字”號炮艦3艘和“美樂”、“美珍”號中型登陸艦。美國軍艦配置在海上編隊的左、右兩側,把蔣艦夾在中間,美艦和蔣艦相距僅兩海里。
威力強大的美國海軍正式為臺灣對金門的運補行動提供護航,事態嚴重,前線海陸空三軍立即進入“一等戰備”。
9時許, 美國重巡洋艦“海倫娜”號(旗艦)那頎長碩大的身影便一點一點從海平線上顯露出來。
此日天氣晴朗,從雲頂巖上便可望見料羅灣海面星星點點蝟集進發的美臺聯合艦隊。
自然, 看得最為真切的觀察點是圍頭。“海倫娜”行進至圍頭角以南4海里便不再靠近,這艘體長218米,排水量2萬噸的“海上堡壘”很是威武地矗立在海面上,所有的炮口均朝向大陸, 威力強大的9門203毫米三聯裝主炮和12門127毫米雙聯裝副炮、24門76毫米高炮、60門20毫米雙聯裝高炮使它遠遠望去更像一隻渾身插滿了炮管的大刺蝟。它放心無忌地步入大陸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內,卻懸掛招展著一面比通常的旗子要大出一輪的美國星條旗,似乎又在迫不及待地表示:千萬千萬別誤會,俺是美國兵艦。
上世紀末,與日本海軍在大東溝海域撕啃大清帝國北洋水師同期,美國海軍正式成軍。它以其飛速長成的鋼牙,將遊弋在菲律賓和古巴的西班牙艦隊一口口吞食。飽餐昔日的“海上霸主”是一種能夠刺激更大食慾的享受,那個“雄心和胃口俱佳”的美國人馬漢首倡:傳統的海岸防禦和保護商運的方針太陳舊了,美國只有建設大海軍在海外建立基地,才能開創真正的美國世紀。
“美國海軍之父”老羅斯福於1901年宣誓就任美國第26屆總統後,一條接一條萬噸級戰列艦便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和大湖內河造船工業區域下水。老羅斯福欣慰地將自己的生日——10月27日——正式定為美國海軍節,世界則驚悸地等待著“美國世紀”的來臨。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海軍以擁有33艘戰列艦而屈居老二,他用“等著瞧吧”的眼光照著老大英國的王座。
第二次大戰結束, 美國海軍已是擁有70579艘各型艦船,總噸位1382。8萬噸的龐然巨獸。麥克阿瑟曾說:美國海軍變成了一座再無人可以攀越的高峰。
“高峰”仍在增高。陸軍出身的艾森豪威爾甫入主白宮,前任杜魯門的“三軍均衡發展計劃”便被丟進字紙簍,陸軍經費被大大壓縮,海軍和空軍成為優先發展的重點。
也許,當今世界只有赫魯曉夫先生敢於誇張地譏諷,美國海軍“只能用作禮節上的訪問和鳴鳴禮炮而已”。其他人誰敢小視這支唯一能夠同時派出龐大艦隊在五大洋遊弋,相當於全世界各國海軍實力總和的常規戰力。
能夠得到世界上最強大海軍的護航,所獲得的首先不是安全感,而是虛榮心。
“信陽”艦上,臺灣海軍副總司令黎玉璽中將與部屬談笑風生,這是開戰以來,他最不感到擔心的一次航行。當他看到自己的旗艦居中,兩旁有美國最具威力的戰艦環侍而行時,不由發出感慨:“能指揮這般艦隊,海軍司令才算沒有白當哩。”他十分理解大陸方面此時此刻進退維谷的處境、那種開炮不是不開炮亦不是的棘手滋味。他之所以不擔心,並非有絕對把握大陸方面肯定不敢開炮,而是你若開炮便正中了吾“領袖”之下懷,國共炮戰就此演變為一場中美大戰,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11時25分,黎玉璽下令,兩艘“美字號”登陸艦從容出列,靠岸解除安裝。
大陸方面仍然萬籟俱寂,不見動靜。十幾天來,臺灣海軍第一次在沒有襲擾的情況下順順當當把數百噸作戰物資卸在海灘上,車拉肩扛地運走。
金門大喜。
臺灣大喜。
一臺灣戰地記者火速給大本營傳稿:非親眼所見幾難相信,第七艦隊的威懾竟如此神力,“海倫娜”等海上巨無霸們登臺亮亮相,數日來猖狂至極的匪炮便烏龜縮頭不敢吭氣……
18時02分,黎玉璽“大獲全勝”,班師回朝。
一如來時的佈陣:“美樂”、“美珍”走在前,兩“江”、“信陽”跟在後,美艦環護保左右。悠哉樂哉,威風浩蕩,鳴笛凱旋。
殘陽將一束炫目的光環投向“海倫娜”,熱情歡快多才多藝的美國小夥子們在甲板上跳起了搖擺舞,並時而向海中拋擲啤酒瓶子。
雲頂巖足足生了一天悶氣。
剛剛從北戴河返回的葉飛本想親自坐鎮打幾個漂亮仗,沒想到一上山就碰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