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安業民叔叔!”
3
在一般廈門地圖上,你很難找到長300米、寬200米、面積0。0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54。6米、遠遠望去呈饅頭狀的小島——青嶼。
從廈門乘警備區的登陸艇駛往青嶼,十幾分鍾後,海平線上便顯現出位於金門西端那個小島族的身影。像一串糖葫蘆,由大而小依次排列的五個島為國民黨佔大擔、二擔、三擔、四擔、五擔。接下來第六座島即為大陸據守的青嶼。登陸艇昂首破浪轟轟隆隆向著六座小島開去,我很有點杞人憂天地擔心,千萬不要偏航開到另一方的島子去。少校艇長告訴我,他們還真有幾回大霧瀰漫天糊里糊塗開到對方島域去的冒險經歷哩。
從五十年代開始,大擔駐有國民黨軍一個營,二擔一個排,三、四、五擔為無人島礁。大、二擔上的國民黨軍火炮,監控著廈門通向外海的航路。而青嶼的解放軍炮火,又對大、二擔形成有效的反制。對廈門而言,大、二擔是骨鯁。對金門而言,青嶼若鋼釘。
艇泊青嶼,拾級而上,須臾,登臨島頂,豔陽普照,海闊天清,3000米外的二擔歷歷在目。 稍遠, 4000米左右的大擔有一長長的標語反射著白光,望遠鏡裡,“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幾個楷體字寫得挺帥。
這裡是一國“兩制”的交會點,站於斯,國土分裂所帶來的酸楚悲愴感陡然強烈。白天,風平浪靜時,可以看到大、二擔穿褲頭、光上身計程車兵,跑跳的軍犬,聽到隱約的狗吠。夜晚,身後廈門鬧區一片燈火,對面大、二擔一束幽冷的探照燈光在晃動, 偶爾,傳來他們驅趕大陸漁船的槍聲。據記錄,1985年4月,從二擔開出一串高射機槍彈來,打在島上。1986年2月,又有數發高機彈打在距島200米的水面。顯然不是誤射,而是故意。為什麼?不知道。那邊一個小連長便有權下達開火令,興許當天他氣不順有誰惹他煩惱吧。青嶼沒有還擊,保持了極大的剋制。青嶼用理智和善意表達了廈門希望與金門捐棄前嫌和解如初的渴求。
青嶼又是一座十分美麗的世外桃源,全島綠樹成蔭,鬱鬱蔥蔥。各色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小花點綴其間,奼紫嫣紅。守島戰士在地勢平緩處整理出大如乒乓球檯小如桌面的菜地,辣椒紅黃瓜綠,茄子開花西紅柿掛果,一派生機,情趣盎然,田園風味足足。
青嶼原本是一座聳於海面幾近光禿的石山,能夠綠化完全得益於那場炮戰。炮戰中,青嶼發射了1萬1千餘發炮彈,完成了對24個重要目標的殲擊。同時,青嶼也落彈1萬餘發,平均一平方米兩發,戰後炮彈皮撿了6噸,表層岩石被炸成石碴泥粉,厚達1。5米左右,始能植草栽花種樹。
問起青嶼參戰詳情,守島部隊陳連長說:當時的連長叫梁文科,現已退休住在廈門,要提青嶼的老黃曆,他最權威了。
廈門。初看好像木訥的梁文科老人一擺起他那本老黃曆,便立刻口若懸河,顯得善侃而健談。
我是1957年上的青嶼島。那時,島就像個驢糞蛋溜溜光,數了數,從
岩石縫裡長出四棵蕃石榴,全島只有這四棵樹。沒有營房,就在敵炮反斜
面鑿幾個小洞住人,一下雨就成了小水庫。沒有碼頭,給養彈藥都是用小
木船搖上來。炮兵掩體擺在島的四角,也是依山挖坑打洞,用松木杆子蓋
頂,沒有多少水泥,只能鋪個二十公分,碼一米五石頭,再夯蓋幾米土。
基本上可抗他一、二發炮彈。
大、二擔有兩門岸炮、兩門化學迫擊炮、兩門90自行火炮是專門對著
青嶼的。另外,他還有四門高射炮,一個廣播站,一架探照燈。
我們這邊,青嶼、浯嶼兩個島共有54門炮對付大、二擔。青嶼島小,
只有4門美國造75山炮。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初期這種炮算是大炮,到了
1958年,它成了小炮了,最遠射程5700米,夠不到大、小金門,但打大、
二擔很富裕。
炮戰前,國民黨那個欺侮人呀。我們的商船、漁船從青嶼、二擔之間
的水道出海,國民黨看到就打。晚上偷著出去,他用探照燈照,照見也打。
有天晚上,我到一號哨查崗,剛開了一下手電筒,大擔的炮就過來了。哨
兵罵:“他媽的哪一個,不要命了!”我趕緊說:“是我!”哨兵不好意
思了:“唉呀,連長,我不知道是你。”我說:“罵我沒關係,要是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