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華寒雪(第2/4 頁)
道道地地的打狗欺主嘛。打得可夠重的,主子竟然不管不問裝沒看見,這說明了什麼呢?能說明的東西太多太重要了,應該馬上把詳情向北京向毛主席報告。他想,這會兒,毛主席一定也在會意地笑,為自己戰爭經歷中的又一佳作。
披閱臺灣各種版本史書,對此次炮戰大多一筆帶過,幾無詳述。在一份《金門戰況紀實》的大事記中,9月8日這一天僅有一句話:
下午一時針三分起,共匪又恢復瘋狂炮轟,至九日凌晨止,共射五萬
三千三百一十四發。
可以理解,此戰對臺灣而言,“友邦”的失信比自己的失利更讓人惱火憤怒,且難以啟齒。面對被朋友耍弄出賣的結局,唯有把負傷的自尊嚼碎,和血一起吞下。
偶爾,也傳出一兩聲不平的吶喊,卻又哀怒多於批評,無奈融化了抗爭。
與蔣經國私交密切、曾任臺灣“國防部新聞局”戰地記者的劉毅夫寫道:
我站在旗艦姚道義支隊長身旁,悲慘的看著我四艘孤立無助的運補艦
挨炮,再用無可形容的眼睛回頭看美國兵艦,他們好像根本無動於衷,他
們好像奉的命令就是來金門參觀,而美其名曰“護航”,哎,狗臭屁的護
航啊!
臺灣“中央社”記者曹志淵,也曾一字一淚,作了報道:
關於金門補給問題,迄記者離開前線時,仍未獲得有效辦法,美國的
三浬以外護航政策,其效果,在共匪瘋狂射擊下是微乎其微。記者採訪護
航艦隊搶灘新聞,親眼見到美國護航艦將我運輸船團送到距離金門三海里
處,並不注意壓制匪炮可能的射擊,一任我登陸艇駛入海灘,在炮火下挨
打。炮彈的碎片如雨般四處噴飛,射在船上,射在灘頭搬運者的身體上,
使記者為那些冒著炮火執行任務的海軍弟兄們、和搶卸物資的金門民防隊
弟兄們流下了無限傷感的眼淚。
1972年,美國突然宣佈國務卿基辛格訪問了北京,臺灣又有多少人“流下了無限傷感的眼淚”?
據說,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叫——蔣介石。
自助才能天助。
不自助神仙都幫不上忙。
1958,蔣介石的“牌”輸得最窩囊——“美”字號,一條半。
8
我最初擬定的採訪提綱中寫有一條:毛澤東9月8日的指揮位置及方式?
憑想象,那樣一場事關重大的戰鬥,毛澤東肯定來到掛滿軍用地圖擺滿絕密電話的總參指揮所,在一大群高參助手的協助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後來查知,事實上毛澤東當日一整天都在中南海勤政殿參加最高國務會議,會議的主題是研討鋼產翻番和人民公社諸問題。
從容不迫鎮定自若得確實夠派。
相信自己的決斷,相信手下將領會忠實執行自己的決斷,決斷了便超然泰然,決斷後最不贊成越俎代庖事事躬親,這恰是毛澤東的指揮風格和統帥風度。
輪到毛澤東作總結髮言,此刻,金廈海域交戰方酣,前線的大炮正在貫徹自己的意志和思維,他的興奮點不能不從經濟問題轉向軍事、外交,款款道出了針對美國的非常著名的“絞索”論斷。暢述胸臆縱論天下,那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氣魄風度,絕對不讓諸葛孔明。
毛澤東無疑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鮮見的具有長久魅力的領袖人物。此種魅力並不因他晚年的重大失誤而褪色,而在他百年之後依然影響著我們這個泱泱大矣的古老國度,振奮著渴望再度輝煌的民族情緒,這與他作為開國元勳曾經獲得和擁有的巨大成功密不可分。他的功績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無懈可擊的當屬他的軍事成就,令後人拍案驚奇的是,凡他親自導演的戰略決戰或直接指揮的戰役戰鬥,幾無失算紀錄,勝利總是與他站在一起。自然,毛澤東是人不是神,歷史已經證明了他在最高國務會議上關於鋼和人民公社的議論是不正確的,但歷史也證明了他在此次會議上關於金廈戰局的議論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在經濟領域易犯急性病的毛澤東一旦回到他所熟悉的軍事領域便顯得如魚得水。我以為,他之所以能夠“百戰百勝”,得益於他對軍事、政治、外交三者複雜關係透徹的瞭解,得益於他敢於擬定既符合規律又膽力過人的奇險戰略,得益於他有一套參透對方心理洞悉己方實力絕不魯莽輕率行事且又靈活得“度”的策略。換一個最高決策人,我不敢說195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