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2/4 頁)
需要就什麼時候打炮,什麼時候需要緊張一點就把絞索拉緊一點,什麼時候需要緩和一下就把絞索放鬆一下,不死不活地吊在那裡,可以作為對付美國人的一個手段。我們打炮,蔣介石就要求美國人救援,美國人就緊張,擔心蔣介石給他闖禍。對於我們來說,不收復金、馬,並不影響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光是金、馬蔣軍,也不致於對福建造成多大的危害。反之,如果我們收復金、馬,或者讓美國人迫使蔣介石從金、馬撤退,我們就少了一個對付美國的憑藉,事實上形成兩個中國。
一石入水,激起波瀾。與會者們交頭接耳,點頭稱是,都說先前在要不要拿下金馬的問題上總是有些瞻顧猶豫,覺得拿有拿的道理,不拿有不拿的利益,孰重孰輕,掂量不出,決心難下。今天主席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認真琢磨分析,確實還是讓蔣軍繼續留在金、馬的好,有利於團結爭取臺灣的一部分人,同時,增加美蔣之間的磨擦、埋怨,讓美國當局背上這個包袱,需要時捱上我們踢一腳,叫他提心吊膽。
毛澤東作最後總結,端出自己的決心:就是這樣了,方針已定,不再猶豫,還是打而不登,斷而不死,讓蔣軍留在金、馬。但打也不是天天打,更不是每次都打幾萬發炮彈,可以打打停停,一時大打,一時小打,就是一天只零零落落地打幾百發。但我們在宣傳上仍要大張旗鼓,堅持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金馬打炮是中國內戰的繼續,任何外國和國際組織都不能干涉;美國在臺灣駐紮陸空軍是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美艦雲集臺灣海峽是蓄意製造緊張局勢,都必須完全撤退;反對美國製造兩個中國,反對美國霸佔臺灣合法化;我們爭取和蔣介石透過談判解決金、馬以至臺、澎問題。以上這些原則,在輿論宣傳上可以鮮明提出,在華沙會談中可以外交詞令些,但也不離原則。
中國最高階別會議,歷來鮮有掌聲。但是這次例外,與會者們用拍巴掌的方式表示了對毛澤東戰略思考和最後決心的一致支援。
6
10月5日8時,毛澤東指示福建前線部隊:
不管有無美機、美艦護航,十月六日、七日兩日我軍一炮不發,敵方
向我炮擊也一炮不還。偃旗息鼓,觀察兩天,再作道理。
前線諸將領正在對毛澤東指示進行深刻領會、理解,中央軍委補充、解釋性指示又到:
我們目前以收復金馬還是仍由蔣軍佔踞金馬,兩者對今後鬥爭孰較有
利,是我們當前必須考慮和決定的問題。當然,早日收復金門、馬祖,對
解除福建沿海地區的直接威脅、對開啟海上交通、發展福建沿海的經濟建
設、對於鼓舞全國人民和我軍計程車氣有很大好處,如果做到這一點,應該
說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勝利。但是,把這個勝利和暫時利用金馬把敵人套
在絞索上,把解放金馬和解放臺灣統一來考慮的長遠利益比較起來,則不
如把金馬暫緩解放仍由蔣軍佔領似乎較為有利。因此,在目前,宜減輕對
金馬的軍事壓力,使金馬蔣軍能夠生存下去,促使其守而不撤,是必要的。
同時又要求仍要使其處於緊張狀態,拖住美國不得脫身。為了打破美國的
停火陰謀,在必要時,我仍可組織像過去那樣的大打。總之,臨機應變,
主動在我,以利統一解決臺、澎、金、馬問題。
前線將領反覆研讀,慨然釋然。
毛澤東要求美艦護航和蔣軍挑釁均不打炮,是為了能夠排除一切干擾,靜心凝神撰寫好一篇文章。
據說, 4日一整天,毛澤東足不出戶,不批公文,不接電話,不見客,就那麼在書房裡踱步、靜坐、吸菸、喝茶、苦思冥想著什麼,精心構畫著什麼。秘書早把紙筆備好,但他未著一字。
5日晨起, 先到室外花園轉圈,側耳聆聽雀鳥的歡啁,深深呼吸幾口新鮮的陽光和空氣。突然佇足,快步回房。正襟端坐,奮筆疾書。文思如泉,一氣呵成。
修改幾字,擲筆,吩咐秘書:速送各常委和彭(德懷)、陳(毅)閱。繼而喃喃道:許多年了,我是誠心誠意想對海那邊的老朋友們說幾句奉勸話哩。
10月6日, 中國各大新聞媒介同時播發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
臺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
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
你們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