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那還算是仁義的軍隊嗎?”等楚軍全部渡過了泓水,還沒有部署好,公孫固又勸說:“乘機攻之!”宋襄公又搖搖頭,說:“不行。”還責備說,你太不講道義了!
一直等到楚軍完全部署好了,宋軍才發起攻擊。結果,講“仁義”的宋軍被楚軍打得大敗,宋襄公的大腿也中了一箭,血流不止。他的侍從和衛隊全部戰死。事後,宋國人都埋怨宋襄公不知兵,不會打仗,不聽忠言招致慘敗。誰知,宋襄公還不服氣,還強詞奪理,為自己的錯誤辯護說:“講仁義道德的人,不忍創傷敵人,不俘虜白髮蒼蒼的老人。自古用兵就講究不去進攻處在狹窄艱危地方的敵人,我雖是亡商後代,也不能去攻擊還沒有擺開陣勢的楚軍!”公孫固反駁說:“主公你太不懂得戰爭了。強大的楚軍處於不利地形,又沒有擺好陣勢,這是老天爺在幫助我們,如乘此發起進攻,打他個措手不及,肯定會取勝。對敵人哪能分老幼,應一律殺之,怎能不去打擊受傷和完全喪失戰鬥力的敵人呢?如果這樣打仗,今後我們該怎樣教育將士,激勵他們去勇敢殺敵呢?”宋襄公聽著聽著,漸漸開始明白自己錯了,他手捂著還在流血的大腿,後悔莫及。公孫固繼續說:“用兵作戰,在於趨利避害,敲鼓擊金,在於激勵士氣。因此,用兵打仗應該抓住有利戰機,迫敵於不利地勢,聚而殲之。” 第二年夏天,宋襄公終因傷勢過重而死去。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二、作戰篇(2)
宋襄公驕傲輕敵,虛妄自大,貽誤戰機,招致慘敗,鑄成了戰爭史上的笑話。毛澤東稱之是“蠢豬式的仁義”!
濟西之戰
公元前318年,燕王噲將王位讓給燕相子之。公元前315年燕太子平與子之爭奪王位,發生內亂。第二年,齊宣王趁機發兵攻打燕國。齊軍只用短短50天時間就佔領了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市),殺死了子之。齊軍入城後燒殺搶劫、無惡不作,燕人把他們恨透了,不斷騷擾和打擊敵人,不久,齊國被迫撤軍。
公元前311年,燕太子平作了國君,人稱燕昭王。燕昭王年輕有作為,決心報仇雪恨、重建家園。他實行改革政治的方針,羅致人才、禮賢下士,積極備戰。這時,有一個名叫郭槐的人,是文武全才,受到燕昭王的器重。昭王為他專門修築了豪華的宮殿,親自拜他為師。這個訊息傳開後,很多有才能的人紛紛投奔燕國。像鄒衍、樂毅等人爭先恐後地來到燕國,都受到了重用。燕國在燕昭王的悉心治理下,經過28年的艱苦奮鬥和休養生息,逐漸強盛起來。特別是燕軍的全體將士都願意聽從燕昭王的調遣,為了報仇雪恨決心與齊軍拼個高低。
正當燕國逐漸強盛之時,齊國在暴君齊泯王的統治下,越來越腐敗。齊泯王殘殺成性、愚弄百姓,大失人心。他還經常發動侵略戰爭,先後滅掉了鄰近的宋國,南侵楚國,西征韓、趙、魏等國,搞得四鄰不安、內政混亂,非常孤立。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審時度勢認為伐齊的機會到了,便任命軍事家樂毅為統帥,率領燕軍與秦、趙、魏、韓四國的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向齊國進擊,發動了###齊國的大規模戰爭。齊軍倉促應戰,十分被動。有人對齊泯王說:“咱們的軍隊打不贏了!”齊泯王聽了火冒三丈,立刻派人對齊軍統帥觸子說:“你如果打不贏,小心你的腦袋搬家!我殺了你,還要挖你的祖墳!”觸子無故受到這樣的侮辱,非常惱火,他乾脆不指揮齊軍打仗了。士兵聽說統帥受辱,個個憤憤不平,軍心很快瓦解。結果,燕、齊濟西(今山東省荏平、聊城一帶)一仗,燕軍大獲全勝,齊軍傷亡慘重。
攻克濟西,燕軍在樂毅指揮下繼續橫掃齊都臨淄。樂毅率軍攻克臨淄後,申明軍紀,禁止搶掠;廢除了齊泯王鎮壓人民的殘暴法令,取得齊民的歡迎。然後,他趁勢分兵五路略定齊地:“遣左軍渡膠東、東萊(今山東省掖縣);前軍循泰山以東至海,略瑯琊(今山東省莒縣、膠南);右軍循河(黃河)、濟(濟水)、屯阿(今山東省陽穀東北)、鄄(今山東省鄄城),以連魏師;後軍傍北海(今山東省臨淄東北沿海一帶),以撫千乘(今山東省博興西);中軍踞臨淄而鎮齊都”。由於燕軍在政治、軍事上都採取了正確措施,所以,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攻取了齊國70餘城的巨大勝利。但是,燕軍在圍攻莒和即墨(今山東省平度東南)兩城時,遭到齊國一些貴族的頑強抵抗,一年未攻下。儘管樂毅採取了許多措施,如:令燕軍撤到離城九里的地方紮營;凡城內居民出來,一律放行,有困難加以賑濟,以安撫民心。但是,幾年後,燕軍仍未攻下這兩座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