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但我們也願承受苦難帶給我們的痛處。我們的心與災區人民群眾緊緊地系在一起。
滾滾江水,陣陣險情,激動著億萬人民群眾的心,多少人晝夜奮戰在抗洪一線,多少人密切關注著災情變化,一個水字已牢牢地將災區人民和廣大群眾系在一起。中華民族是團結的民族,中華民族是奮進的民族。災情發生以後,黨和政府組織最有效的抗洪大軍,排除一個又一個的險情,安置一批又一批災民,將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損失減小至最低程度。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親臨抗洪一線慰問抗洪大軍,視察水情,充分表達了黨對人民的親切關懷和愛護。
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不僅僅在抗洪搶險過程中體現出剛毅頑強,誓與洪水奮鬥到底的勇氣與決心,同時在賑災與救災的工作中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黨中央的號召組織關懷下,各地的救災工作高效、高質地優先處理好,災區人民情緒穩定,生活已基本安置妥當。機關、團體、社會各界積極踴躍地捐款捐物,心繫災區,情繫災民。
水災無情人有情。鄧小平同志說,社會主義制度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洪水災害面前,這個優勢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社會主義制度的有力保證,有血濃於水的八方支援,我們必將贏得抗洪救災的最後勝利!
溯源:暴雨與洪水的聯姻
我國曆來洪水災害就十分頻繁,以致水患問題幾千年來一直未曾脫離過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的人們,由此也發生了許許多多抗災的動人故事、許許多多的治水英雄,千古揚名。及至近現代,洪災帶來的禍患越來越重,黃河決口氾濫,長江千里長堤百孔千瘡,不堪回首。正本方需清源,治病亦需除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即著手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和江河治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我們仍需清楚洪水及災情的形成原因及分析,不可疏忽大意。
暴雨
我國洪澇災害之所以特別頻繁,災害又特別嚴重,這與我國自然條件有密切關係,其中影響最主要的是暴雨。我國位於世界最大海洋與最大陸地之間,全國大部分地區為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雨量年內分配很不均勻,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汛期4個月(東部地區的北方一般為6~9 月;南方一般為4~7月)集中全年雨量的60%~80%,汛期中最大一個月的雨量又佔全年雨量25%~50%,而這一個月的雨量又往往集中在幾次大暴雨。我國重大災害性洪水,都是由暴雨產生的,暴雨對洪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暴雨強度、空間分佈和時面深特徵。
1、暴雨極值
暴雨極值是指全國範圍內記錄或調查到的不同歷時的最大雨量。我國一些地區暴雨強度很大,如1971年7月1日山西太原梅洞溝5min雨量達 53。1mm,1976年6月19日青海大通縣小葉壩,半小時降雨量240mm(調查);由此可見,我國一些地區的降雨程度是極大的,十分驚人的。同時,暴雨極值的分佈總的特點是氣候乾旱的華北地區比溼潤多雨的江南丘陵地區量級要大。
2。暴雨特徵地區差異
我國氣象部門規定,24h雨量大於50mm稱為暴雨,100~200mm稱為大暴雨,大於200mm稱為特大暴雨。一般來說,一個地區暴雨特徵主要表現在暴雨發生的頻率、雨量大小、過程歷時長短以及次暴雨覆蓋範圍等。這些要素的變化受天氣系統、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地域遼闊,暴雨特徵在地域上存在明顯的差異。
3。大面積暴雨統計特徵及其分佈
我國江河水害主要是由於大面積暴雨造成的,那麼我們將我國各地大面積暴雨基本特徵分述如下:
按照暴雨時空尺度特徵,大致可以分成兩種型別:一類為局地性暴雨,歷時短,中心強度大,籠罩範圍幾千乃至幾百平方公里,所造成的災害也是區域性性的;另一類為大面積暴雨,這類暴雨過程歷時長,暴雨覆蓋面廣,可以導致一個地區或幾條大的河流同時暴發洪水。暴雨歷時。籠罩面積和降水總量(以下簡稱時、面、量)三者之間如何配置,對洪水影響極大。
綜合歷次大暴雨時、面、量特徵,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
(1)我國大暴雨,過程歷時一般1~7天,梅雨鋒暴雨歷時較長,最長可達9天。暴雨籠罩面積一般為3~13萬km2,最大可達22萬km2,相應總降水量100億~700億m3。
(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