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3/4 頁)
,那天離開積香廬之後,她便跑到昭寧寺拜謁一如,表示想出家。一如知道她的來歷,不敢收留,但又覺得玉娘夙有慧根,斟酌一番,就命寺中可靠的弟子將玉娘秘密送往香山白玉寺,那是一座尼姑庵,住持老師太與一如同出一個高僧的門下。玉娘到了白玉寺後,老師太待她極好,也不急著替她剃度,只讓她呆在後院焚香頌經。一晃過了一年,張居正奪情事件再一次擾亂了玉孃的向佛生涯,她託人給張居正捎去勸戒詩一首。老師太見玉娘凡心未泯,恐她被人發現禍及佛門,便勸她離開京師,並將她託付給自己的徒弟,現住揚州淨水庵的南慧尼姑。臨走前,儘管玉娘一再懇求老師太給她剃度,老師太終是不允,並含笑說她有佛性而無佛緣,似此帶髮修行,亦能成為正果。玉娘回到闊別六年的揚州,人住淨水庵後,幾乎閉門不出,以至淨水庵的諸多施主香客,競都不知廟裡住了一位絕色佳人。因為有老師太的囑託,庵中住持南慧對玉娘極好,竭力為她提供方便,讓她過這種半僧半俗半隱半現的閒靜生活。幾乎每年清明,她都會偷偷前往丹陽,祭奠明正典刑之後運往老家安葬的邵大俠。對這位將她救拔出青樓的恩人,她始終懷有一份感激之情。但更多的時候,她卻是在懷念與張居正耳鬢廝磨的那段歲月。當初她一氣之下離開積香廬,已下定決心一輩子再不要見到張居正。這位知恩圖報的純情少女,儘管從張居正那裡獲得了感情上的極大滿足,明白了人間至愛,但最終她還是選擇了離開。她早就知道張居正是一個“鐵面宰相”,但她卻認為張居正的鐵面無私只是體現在官場政務中,對她,這位赫赫首輔所給予的卻全部是花前月下的溫柔體貼。當她心急火燎替邵大俠求情希望張居正網開一面時,沒想到換回的竟是一記重重的耳光。至此她才明白,張居正的鐵石心腸是不分內外的,她寄託在張居正身上的所有美好的憧憬,剎那間全部幻滅。平日小鳥依人幽怨自卑的她,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那座曾給她帶來無盡歡樂和無盡閒愁的積香廬。
在出走後最初的一段日子,玉娘萬念俱灰,一心一意要皈依佛門:隨著歲月推移,當她憤懣的情緒漸趨平靜,她又開始懷念在積香廬的那些日子。臨風把盞,對月調箏,每每想到張居正對她的似水柔情,她就心下惆悵愁緒萬端。但她並不因此後悔離張居正而去,對他不肯援手拯救邵大俠,她永遠也不會原諒。但是,當她聽說張居正的死訊後,頓時如遭雷擊。就在那一刻,她發覺自己對張居正仍然愛得很深很深。此後,她對這位已經死去的“鐵面宰相”夢魂牽繞,思念之情一日濃過一日。特別是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發動清算之後,她所愛慕的人——這位昔日跺一腳大明社稷江山也要抖三抖的赫赫首輔,竟然變成了萬劫不復的罪人,這種遽變,玉娘說什麼也不能接受。就在張居正家中的親人一個個在荊州飽受折磨之時,遠在揚州的玉娘,鎮日裡也是以淚
洗面。過了五月中旬,她突然打點行裝,辭別南慧禪師,僱了一條船,從揚州運河進入鎮江,然後溯長江而上,她要趕在張居正死去一週年的忌日抵達荊州,把積蓄了五年的生離死別的所有創痛和悲傷,全部攜到張居正的墳前傾訴。
玉娘乘坐的小轎,在一處稍高的土阜前停下。這時暮色漸濃,歸鳥的羽翼已經有些模糊不清了。玉娘走出轎子四下一張望,看到前面不遠處隆起一個大土堆,便問轎伕:
“那就是張首輔的墳包嗎?”
“是的,”轎伕擦了擦頭上的汗珠,答道,“去年,張首輔的靈柩從北京運回來,在這裡安葬的時候,是何等的榮耀。九月份為他舉行下葬儀式,參加的官員有上千人。這墳是北京工部派官員來督修的,那規模勢派,直讓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咋舌。你腳下站的地方,是原來的神道,兩旁的石人石馬,擺了一里多路長,如今都毀了。神道鋪著的石板,也都撬起來砸碎了,墳地周圍的圍牆全被推倒,守墳的幾間房子也拆了。墳包原來高三丈,遵皇上的旨意,也削去了兩丈。你看,如今它矮趴趴的樣子,同我們鄉下草民的墳頭有什麼兩樣?唉,可憐哪!”
轎伕嘆息著,從轎子裡拿下一隻蓋著青袱的竹籃和一隻布囊,然後辭別而去。此時周遭一片冷寂,沒膝的蒿草,搖曳著令人發怵的淒涼。玉娘前行幾步,距墳前的墓碑只有一丈來遠。這墓碑顯然更換過。原先的墓碑高六尺,鐫有萬曆皇帝親自書丹“張文忠公之墓”六個大字。那墓碑被毀之後,族人為其立了一個簡單的石碑。玉娘兩眼盯著這塊粗糙的米青石碑,藉著暮靄中最後的光線,玉娘認清了碑上的五個字:
張居正之墓
頓時百感交集,她雙膝一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