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 頁)
擔架排的小排長趕上來了,他接替櫻桃抬起了擔架。
這天的行動不算順利,走了不遠,他們又受到楊土司藏兵的狙擊。這些藏兵三五成群地藏在對岸的山林中向紅軍放著冷槍。在這樣狹窄的路上,無處可躲,只可跑步透過,儘量減少損失。抬著擔架無法快跑,櫻桃就拔出手槍向對岸放幾槍,掩護擔架隊迅速透過。這一天,整個行進的隊伍,竟傷亡了一百餘人。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樣荒僻的地方又傷亡了這麼多同志。
第二天,經過莫牙寺繼續前進。這天路上沒有狙擊的藏兵,前面又傳來新的情況:魯大昌的部隊踞守著一個奇險的山口,名叫臘子口,把通岷州唯一的道路阻遏住了。在前面開路的紅四團,昨天夜裡進行了強攻,沒有攻克。整個部隊都不免憂煩起來。
當然最憂煩的還是一軍團的林彪和聶榮臻。因為擔負指揮的毛澤東已經催問過一次,問訊強攻未能奏效的原因。這一來他們坐不住了。聶榮臻對林彪說:“咱們還是到前面看看去吧!”林彪點頭答應。他們都意識到,這一仗事關重大,如果不能取勝,不僅北進的方針不能實現,甚至有被迫退回草地的危險。那樣事情就麻煩了。
自從聶榮臻與林彪為寫信的事發生激烈的爭論以來,兩個人的合作還是好的。一來在戰爭年代,那時的黨風很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家常便飯,彼此爭論得面紅耳赤也算不了什麼;二來聶榮臻一向為人厚道,作為政治委員他對軍事指揮員並不過多幹涉,遇到零零碎碎的非原則問題,往往取謙讓態度,這樣也就容易合作共事。
臘子口的槍聲不斷地響著,時密時疏。一陣槍聲過後,在狹谷裡激盪著長時間的迴音。兩個人沿著崎嶇的山徑,愈走山溝愈窄。兩側山上都是黑壓壓的原始森林,中間是一道名叫臘子河的流水。河不過一兩丈寬,可是聲勢煊赫,頗似瀑布。再加上淒厲的秋風,更顯出一派蕭森之氣。只要一陣風過,滿山的黃葉便象雨點一般沙沙地飄落下來。
實際上,軍團指揮所距紅四團的指揮所不過一二百米,在狹谷中拐了兩個彎也就到了。這時四團團長王開湘和政委楊成武正在一個山坳裡和幹部們研究情況。有的坐在草地上,有的坐在駁殼槍的木殼上,許多人身上滾了滿身的泥,抽著煙在苦苦思索。他們見軍團首長來了,就紛紛站了起來。聶榮臻揮揮手叫大家坐下,隨後和林彪一起坐在草地上。
“情況怎麼樣?”林彪巡視了大家一眼,問道。
王開湘一向少言寡語,象農民那麼樸實,遇到這種情況,他就望望政委。楊成武就把攻擊未能奏效的原因做了一個簡要彙報。主要是,敵人在狹小的正面上防守很嚴,特別是嚴密地封鎖著一座小橋,部隊無法接近。攻擊的部隊在這裡遭到不少傷亡。
“你領我們先看看地形。”林彪略微抬了一下臉說。
“好,看看地形再說。”聶榮臻也站起來。
楊成武遲疑了一下。因為這裡距敵人過近,他不能不有一點擔心;僅僅幾個小時之前,師裡的一個幹部就是在這裡被擊中的。可是首長已經說出來了,他又不好駁回。只好領著林、聶向山坡上小心翼翼地走著。林、聶的警衛員也要跟上去,被楊成武揮揮手攔住。他們剛取出望遠鏡要遞給林、聶,楊成武笑著說:“就在鼻子底下,用不著了。”
楊成武往上走了不遠就停住了,隨後領著林、聶隱避在樹林裡。林彪和聶榮臻站定腳步往前一看,原來這裡距敵人的前沿不過二百米,僅僅隔著一個山拐,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們為這奇險的地形確實吃了一驚。正前方就是那個小小的喇叭口,兩側山嶺相距不過十幾公尺,整個地形就象一座山被巨斧劈開,僅僅裂開了一道縫兒。喇叭口的兩側,都是壁立千仞的絕壁,看去令人心寒。那條臘子河就從喇叭口裡噴湧而出,出口處有一座幾公尺長的極為平常的小橋。橋的右前方,是一個高高的懸崖,一座方形的大碉堡就修在這座石崖上,正好卡住喇叭口的嗓子眼兒。向小橋衝鋒無疑是向敵人的槍口撲去,怎麼能不遭到傷亡?在這座碉堡的後面高處,還可看到另一座碉堡。再往後面看,就被山峰遮住看不清了。
楊成武指了指那個緊卡著喇叭口的方形碉堡,說:“那裡面有好幾挺重機槍呢!”
林彪的濃眉皺起來了。他瞅著楊成武問:“你們打算怎麼辦?”
“看起來光靠正面進攻不行。”楊成武說,“我們剛才研究了,準備從右側爬上去,前後配合起來打。”
說著,他指了指那個方形碉堡,帶著幾分笑意說:“首長注意了嗎?那個碉堡沒有頂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