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你的信,讓我回想起在華盛頓的那位小姐,在我眼中,你一直是當年的那位女娃兒。只要你樂意,任何事情我都可以去做,只是目前我身處異國,一時之間還無法返美。
可是,你絕不能忘了我!想起我們首次見面時,我可不是個月歲的老頭子,那時的我頭上一根白頭髮也沒有。你呢?當時只有7歲,如果真要拍寫實電影的話,我想非得由別人來飾演不可。請你去找個沒有白頭髮的英俊青年來扮演我。等到拍攝結尾時,我們再以目前的姿態登場好了。如此前後對照,我想一定很有趣吧?“
看了信後,我忽然想起一個很好的主意:“對了!何不以象徵性的場景介紹我的朋友出場呢?這也許效果更好。例如,安排我在兩邊都是洋槐的馬路上散步,然後偶爾遇見貝爾博士與莊夢德先生,大家邊聊邊走,既有湖光山色之美,又顯得比較自然。”洋槐的樹蔭下,對又瞎又聾的我而言是最合適不過了,我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可惜電影公司沒有采納我的建議,而是安排了一個大聚會的場面,讓所有曾經協助過我的人都一起出現在宴會上,包括那些已經去世的好友在內。
其中還有已經死了叨年的我最懷念的父親。當然,如布魯克斯主教、霍姆斯博士、亨利。莊夢德博士等都各有“替身”。最令我欣喜的是,我又見到了有近20年不曾碰面的約瑟夫先生,他比我剛認識他時顯得更活潑快樂。
置身在這樣一個場合中,令我感到好像在不知不覺中到了天國,而與這些又熟悉又親愛的好友們歡聚一堂。不過,當我與他們握手時,他們的手雖然都很溫暖,但他們講話的語氣與神態,卻與我熟知的那些朋友完全不一樣,當他們猛地開口對我說話時,我有一種剛從夢中被驚醒的錯愕感。宴會將結束時,我有一段臺詞:“目前全國約有8萬名的盲人正處在可憐的景況中,他們孤苦無援,而我們的社會目前又沒有完善的制度可以幫助他們……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從不知生存喜悅的情況下含恨而終!……因此,我們應該決心為這些人謀求更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幸福、更快樂。
影片拍完一大半,大家忽然發現這部片子缺乏高潮,換句話說,不夠戲劇性。
“海倫一輩子沒有發生過羅曼史,當然也沒有偉大的戀人,她的一生太平淡了!”
“是嘛!乾脆我們替她捏造一個戀人好了,讓他們來上一段戀愛戲如何?因為現在的電影如果沒有這些插曲,似乎就註定不受歡迎。
不過,導演自始就反對這種論調,認為是畫蛇添足,反而會弄巧成拙。幾經考慮、斟酌,最後決定穿插幾場比較戲劇性的場面。
加上去的幾場戲,有一場是在一個名為“時間”的洞窟前,有一位臉色蒼白、代表“知識”的小姐,與一位身材魁梧、代表“無知”的大漢互博,結果“知識”
贏了,抱起了幼小的海倫。
另一個場合是莎莉文老師試過各種方法而年幼的海倫仍然聽不懂時,她不禁跌人了灰心失望的深淵中,此時基督出現了,他對老師說:“要協助幼小的心靈來到我這兒,不要放棄她。”於是莎莉文老師再度鼓起了勇氣。
還有不少略嫌牽強的戲,例如:一位傷心的母親擎著一把火炬出場,目的是為不幸的傷殘者請命;又如四大強國的領袖聚集在法國開會,準備決定全世界人類的命運時,海倫出現了,懇求他們千萬不要發動戰爭等等。最後這場戲他們也覺得太牽強,結果又刪掉了。
由於摻入了各種突發奇想,使得影片的情節越來越離譜,變得缺乏真實感。尤其是結尾的一場戲,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可笑,簡直是異想天開。他們要我扮成和平使者,像聖女貞德一樣騎著白馬,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誰知片場找來的這隻白馬十分活潑,跑起來的衝勁非常驚人。當時我一手握著喇叭,一手操縱韁繩,好幾次都差點被摔下馬來,因此我越來越緊張,一顆心七上八下,全身冒汗。頭上的太陽又毫不留情地直射下來,額上的汗水像旋開了的水龍頭直往下淌,連放在唇邊的喇叭都滿是汗水,吹起來鹹鹹的。
戰戰兢兢地騎了段路後,在沒有任何前兆,沒有任何命令的情況下,我胯下的這匹馬忽做人立狀,一時間把我嚇壞了,幸好旁邊有位攝影記者眼明手快,一個箭步衝到馬前,拉住馬,使它再度站好,否則我一定會摔個大跟斗。
第三十二節 雜耍劇院的生涯
結果,我所參演的這部片子叫好不叫座。
我由絢爛重歸平靜,再回到佛拉斯特的住所,如此過了兩年寧靜的日子。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