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中共黨內大多數人的觀點。毛澤東逝世後,中共徹底否定了“左”的和極“左”的觀點,人們似乎以為陳雲也是左派。然而,他的資格太老,而且推動過鄧所欣賞的一些政策,因此,即使撇開他與鄧之間的友誼不談,鄧還是會聽他的。
彭真的頭頂很圓,嘴巴很大,加上他的紅臉膛,使他走到哪裡都非常引人注目。同60年代初一佯,80年代他與鄧再度密切合作。一開始,他任顧問,負責黨的安全與法律工作,這也是二十年前他所從事的工作。後來,他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成為最高立法機關的負責人。他沒有要爭當政治局常委,雖然他有資格這樣做。彭真的資歷很深,但他在政治上始終保持低調,從沒有看到過他要堅持某種觀點。也許他只是一位盡忠盡職的黨務工作者,而不是一位出名的領導者。他的勇氣勝過他周圍的大多數人,“文革”前的幾個月,他曾站出來大膽地與毛爭論。
李先念和王震同樣赫赫有名,他們都是軍隊中的強硬派。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80年代,李先念會見了許多外賓,坦率、毫無保留地介紹了中國大陸的一些問題,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他對一位來訪的外賓說,在集體耕作的制度下,農民乾脆放下農具,轉個身子去曬太陽了①。1948年,鄧和李曾在大別山並肩(根據原文譯出。——譯註)戰鬥,1958年到1966年又一同在書記處工作,然而他們僅僅是好同事。王震則剛好相反,他是鄧的知己。1972年和1978年,他兩次為鄧的復出四處遊說,鄧因此欠了他很多人情。不論在北京,或是到外省去視察,人們經常看到鄧與王震肩並肩的公開露面。80年代後期,李先念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1987年楊尚昆任國家主席後,他很少參與政治活動了。而作為國家副主席的王震則繼續施展他的政治才能。
中國主要的行政工作主要由兩個人負責。80年代中期以前比較有名的是胡耀邦。他1981年接替華國鋒出任黨的主席職務,1982年9月中共取消黨的主席之後,改任黨的總書記。胡耀邦比鄧的身材還要矮小,但卻精力充沛。他說話時喜歡做各種手勢,這在中國人當中是很少見的。胡有著光榮的革命經歷:他十四歲時就在井岡山加入了毛澤東的隊伍。長征途中,他任“中共”書記,在一次戰鬥中還受了傷。抗日戰爭時期,他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在鄧的手下工作。他大約是和鄧同時凋到北京的。之後,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書記,主要工作是為黨選拔接班人。“文革”中他被撤職下放,1975年才重新回到北京,成為鄧的主要助手。1978年以前,鄧就已確定他為自己在黨內的接班人。
負責行政工作的第二個重要人物是趙紫陽。趙1919年生於河南一個地主家庭,他比鄧小十五歲,比胡小五歲。他受過良好的中等教育,1938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1年任廣東省委書記,當時他還很年輕。同那些生產隊的負責人相比,他更加同情農民的處境,因而贏得了很好的聲譽。“文革”初,他在廣州被戴上高帽遊街,但70年代初即重新恢復了工作。隨後的兩年任四川省省長。在任期內,他實驗一項新制度,允許工人和農(此處有誤。趙紫陽當時擔任的是四川省省委書記。——譯註)民把國家計劃外的產品拿到市場上出售。1980年9月被調到北京任國務院總理,填補華國鋒下臺後的空缺。
同胡耀邦一樣,趙紫陽最終也失去了鄧的信任。
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了黨在80年代的三大任務:*“加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此處有誤。鄧小平是在198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召集幹部會議上提出80年代的三大任務的。——譯註)設”,“爭取實現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他還接著指出了到本世紀末要抓緊的四項工作:“進行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打擊經濟領域和其他領域內破壞社會主義的犯罪活動”,“整頓黨的作風和組織”。在十二大的政治報告中,胡耀邦進一步闡述了上述思想,指出了中國經濟建設總的奮鬥目標:力爭使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他還說:“中國決不依附於任何大國或者國家集團”,“決不屈服於任何大國的壓力。”
在以後的四年裡,中國的政治活動就是集中要實現這三大任務和四項工作。鄧所扮演的角色則是對此進行監督和指導。另外,他還負責兩項工作:向外國人說明中國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以及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從理論上對“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命題、“政治和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