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六個星期後,當軍隊在貴州省遵義進行第一次休整時,還是出版了一期綜合性的特刊。鄧小平一定參與了特刊的編纂。另外,他又一次擔任了中央委員會秘書長,代替正在生病的周恩來的妻子鄧穎超,這是他第二次擔任中央秘書長,(此處有誤。鄧穎超只擔任過管理檔案的秘書——譯註)手上有很多工作要處理。
1月15日到17日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使遵義聞名遐邇。正統的毛主義者認為,這次會議勝利地結束了“左”傾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新的中央的領導。實際上,會議的結果並沒有這樣明確。現有的資料表明毛澤東只是成功地促使參加長征的六名政治局委員中的大多數同意開會討論江西的失敗;並抓住這個機會作了精心準備的發言,抨擊周恩來、博古和李德的軍事戰略,得到了與會大多數人的支援。在會上,或會議一結束,他就成為政治局常委,進入了核心機構,並在黨內成為周恩來的軍事助手。三週之後,他才獲得了徹底的勝利。在離遵義很遠地方召開的又一次更大範圍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包含毛遵義發言主要觀點的各項決議獲得透過,黨的高層人事進一步發生變動。曾在遵義支援毛澤東的洛甫接替博古成為“負責全面工作的同志”。曾在1933年解救鄧小平並同樣支援了毛的王嫁祥,成為正式的政治局委員。在軍隊中,毛澤東在3月份擔任了新成立的前敵司令部政委,並和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了新的三人軍事小組,一直擔任總司令的朱德曾經平靜地接受二位文官和一位外國人的領導,現在同樣平靜地接受了新的變動。已經不受歡迎的李德被派到一個基層指揮部視察前線指揮情況。
鄧小平參加了遵義會議。作為中央委員會秘書長,他一定在準備和釋出各項決議中做了大量工作。在那以後,他卻有很長一段時間無事可做。直到5月中旬在他(遵義會議以後,鄧小平以中央秘書長的身份參加了多次重要的政治局會議——譯註)的家鄉四川的會理召開了另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為止。在這次會上,發生了對毛的反擊。儘管部隊在月初成功地渡過了金沙江,但付出的代價是沿貴州和雲南的西南部繞了一個大圈,路上大批士兵疲憊而死。一些高層指揮官抱怨部隊指揮不力。但毛澤東擊敗了他們,在捍衛自己方面,他同在遵義會議上一樣,所向無敵。
緊接著的整個夏天,是在毛澤東和張國燾間的談判中度過的。毛澤東或多或少地得到江西出來的政治領導人的支援。張國燾是第四方面軍政委。第四方面軍從1932年起就在四川一帶活動,當時的兵力比第一方面軍強五六倍。經過八個月的征戰,紅一方面軍已經從七萬人減少到不到一萬人。由於這個原因,再加上張國燾很長時間一直是政治局委員,因此毛澤東一點也不敢小看他。
當時有一些重大的政治問題和軍事問題處於抉擇關頭,最重要的就是這支匯合在一起的七萬多人的隊伍該向何方去?是北上向更靠近蘇聯的地區推進?還是留在四川?因為四川遠離南京,政治上對它鞭長莫及。經過四次會次的討論,最後制定了一項新的行動計劃,確立了新的指揮系統,以及把部隊分成左右兩軍共同北上的計劃。毛澤東堅持北上的意見佔了上風;但張國燾替代周恩來成為紅軍總政委,同時使整個紅一方面軍成為他自己指揮部的下屬,由第四方面軍的人分別擔任司令和政委。
8月底最終達成的這些方案只維持了兩個星期。9月初,張決定並下令整個部隊轉向南行。左路軍的全體和右路軍中他的部下聽從了他的命令。但右路軍的毛澤東和其他黨的頸導人拒絕服從。他們行使黨的權力命令張國燾繼續北進(“不得反對;不得拖延;不得違抗”)⑨,他們自己帶領約五千人開始向北走。大約是在夏天,鄧小平離開黨中央來到紅一軍團宣傳部。該部隊在長征中一直由林彪領導。鄧小平的任務是向林彪剩下的二三千名戰士(原有一萬八千人)解釋毛澤東的軍隊的奮鬥目標和理由。標誌毛澤東與張國燾徹底決裂的政治局會議於9月12日召開,傳達和解釋會議決議的任務自然落到了鄧小平的身上。這次會議決定。毛澤東的部隊要繼續北上(毛提出目標是,在臨近蘇聯的邊界地區開闢一塊根據地,然後再向東發展)⑩;紅軍隊伍要進行整編,由彭德懷任司令,毛任政委(朱德和張國燾留在指揮部);最後,紅軍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
毛的隊伍在出發幾乎整整一年之後,於10月18日抵達長城腳下小城吳起鎮,結束了長征。他們來到了由一小支紅軍1931年就在西北開闢的小根據地,最終可以休整一下了。
在現存(大量)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