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對宗教的懷疑152
費奧多·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153
卡爾·馬克思,《黑格爾的〈法哲學〉批判》156
弗里德里希·尼采,《善惡之彼岸》157
弗里德里希·尼采,《敵基督者》157
弗里德里希·尼采,《快樂的科學》158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個幻想的未來》158
讓…保羅·薩特,《成為上帝的慾望》159
概要與結論160
本章複習題160
重要詞彙161
參考文獻和進一步閱讀材料161
第3章知識163
伯特蘭·羅素,《哲學問題》164
柏拉圖,《泰阿泰德》166
3。1理性主義者的信心:笛卡兒168
勒內·笛卡兒,《第一沉思》169
勒內·笛卡兒,《第二沉思》172
勒內·笛卡兒,《第六沉思》176
3。2人類理智的天賦觀念:約翰·洛克178
約翰·洛克,《人類理智論》178
戈特弗裡德·威廉·馮·萊布尼茨,《人類理智新論》180
3。3經驗主義的知識論182
約翰·洛克,《人類理智論》182
3。4取消常識:貝克萊主教188
喬治·貝克萊主教,《人類知識原理》189
3。5意氣相投的懷疑論者:大衛·休謨195
大衛·休謨,《人性論》197
大衛·休謨,《人類理智研究》200
3。6康德的革命208
伊曼紐爾·康德,《純粹理性批判》211
伊曼紐爾·康德,《未來形而上學導論》211
3。7康德之後的歐洲戰場:相對主義與絕對主義215
黑格爾215
G·W·F·黑格爾,《精神現象學》217
G·W·F·黑格爾,《歷史中的理性》220
叔本華222
亞瑟·叔本華,《作為意願和表象的世界》223
尼采224
弗里德里希·尼采,論真理225
3。8現象學227
埃德蒙德·胡塞爾,《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227
埃德蒙德·胡塞爾,《1929年巴黎講演》228
3。9解釋學和實用主義:相對主義再思考229
理查德·羅蒂,《團結還是客觀性?》231
永見勇,《文化鴻溝:我們為何會誤解?》234
3。10女性主義認識論239
伊麗莎白·格羅茲,《論女性主義知識》239
鄔瑪·納瑞安,《論女性主義認識論》241
概要與結論245
本章複習題245
重要詞彙246
參考文獻與進一步閱讀材料247
第二部分認識你自己
第4章自我251
4。1意識與自我:從笛卡兒到康德253
勒內·笛卡兒,《第六沉思》254
約翰·洛克,論人格同一性254
大衛·休謨,論“沒有自我”259
伊曼紐爾·康德,反對靈魂263
梅瑞迪斯·邁克爾斯,論“人格同一性”265
4。2存在主義:自我同一性與選擇的責任268
讓…保羅·薩特,論存在主義269
讓…保羅·薩特,論自欺271
讓…保羅·薩特,《禁閉》272
4。3個人與共同體274
弗里德里希·尼采,論交流意識275
索倫·克爾凱郭爾,論“公眾”276
索倫·克爾凱郭爾,論自我與激情276
馬丁·海德格爾,論“此在”和“常人”277
大衛·里斯曼,論個人主義278
抗議的聲音278
馬爾科姆·艾克斯,論作為“非洲人”278
馬爾科姆·艾克斯,《在奧杜邦》279
雪莉·奧特娜,《女性之於男性恰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