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 頁)
緊皺的模樣,馮華微微一笑:“形勢確實不容樂觀,然而卻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嚴重。此次新竹-中壢大捷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果,那道懿旨不過是掩人耳目、做給日本人和歐美各國看的表面文章罷了。我最初確實有透過一場震撼人心的大勝,並利用輿論的反覆宣傳,重新激起國人抗戰決心的想法。現在看來,這個問題仍是有些想簡單了,雖然這場勝利對國人的震動很大,但列強的影響,以及主和派在朝廷裡的龐大勢力,還是讓我的策劃未能一竟全功……”
馮華此次借新竹—中壢大捷精心策劃出來的輿論戰,可以說對慈禧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震動。儘管這場酣暢淋漓的大捷亦讓她十分振奮,但眾多中外報紙營造出的巨大輿論反響,以及遍及朝野上下的強烈呼聲,都使得她暗暗驚懼不已,也第一次生出了局勢不在自己掌握之中的感覺。
以往光緒和那些主戰派官員、清流諫臣,雖也在朝堂上指點江山,一片慷慨激昂之聲,可所有的一切都沒脫離慈禧的掌控,就是採納其中的一些意見,也是她出於平衡各方勢力、安撫反對派人心的考慮。然而如今,冥冥之中竟好像有一支無形的手,牽引著慈禧向前行進,竟令她有一種無能為力的頹然之感。直覺裡,慈禧也隱隱感到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可能就是報紙,然而以往並沒有感覺到報紙有這樣大的影響啊!況且中國的大部分報紙都是外國人所辦,就是知道問題的所在,她對此又能有何辦法?
“抗倭援臺,一雪前恥,真是書生之見。想透過臺灣挽回面子,談何容易!”瞭解完志願軍入臺以及七戰七捷的詳細經過後,慈禧立時便對國人“不切實際”的呼聲嗤之以鼻:義勇軍如果不是打了倭寇一個出其不意,想取得這樣的戰果根本不可能,就憑它那點兒人,真要打起來又能夠支援多久。不過,義勇軍還是必須多加提防,前番是馮華橫空出世,這回又有邢亮盡顯風流,這兩人可都是絕世的將才。志願軍此戰儘管有些投機取巧,但其戰機把握之準確、謀略運用之精妙,卻仍令人歎為觀止,整個大清國恐怕也只有他們二人才能如此舉重若輕的予以辦到。最讓人不放心的是,馮華這個人心機太過深沉,好像所有的事都在他的算計之中。看來,當初想安撫馮華,並將義勇軍收為己用的決定有些失之輕率了,今後必須對他加以限制才行。
究竟該如何處理“志願軍援臺”的事情,慈禧其實也甚感為難。如果能有必勝的把握,而且又能取得泰西列強的支援,“抗倭援臺,一雪前恥”的美事她也不介意做。現今,難就難在這件事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倭寇的戰鬥力除了馮華的義勇軍能夠比擬外,大清國根本沒有能與之相抗衡的軍隊,總不成就靠義勇軍一己之力就能抵禦住整個倭國的進攻吧!況且臺灣孤懸海外,大清國的水師又已損失殆盡,靠什麼去支援臺灣,只動動嘴就能突破倭寇的海上封鎖嗎?另外,雖然俄國、法國已經表示支援,可英國措辭嚴厲的外交照會,以及德國、美國在此問題上的閃爍其辭,又怎能不讓人心生顧慮。當然,輿論反響如此聲勢浩大,朝廷也不能不加以理會。民心該收攏的還是要收攏,皇上以及遍及朝野上下眾多官員的態度更是必須認真考慮,然而明目張膽對臺灣表示支援的蠢事是絕對不能做……
聽了馮華對此事前因後果的一番解釋,周天宇稍微放鬆了心情。不過,他還是有些恨意未消的說道:“主和派膽小怕事、貪圖安逸,不願重啟戰端的心態我到能想得出來。可是,畢竟俄國、法國已經明確表態承認‘臺灣民主國’,並允諾可以提供一定的援助,英、美、德等國就算不願意又能怎樣?他們難道還能為了小鬼子的事與俄、法兩國開啟戰端?真不知道慈禧老妖婆是怎麼想的,在如此有利的形勢下還是如此的顧慮重重、遮遮掩掩!”
搖了搖頭,馮華進一步向周天宇解釋:“事情哪會如此簡單,你以為列強承認‘臺灣民主國’能安什麼好心。此次俄、法兩國之所以做出如此積極的回應,除了有維護各自利益的打算外,還藉機提出了很多條件。他們不但要求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增加通商口岸、設領、免稅通商等特權,還想攫取建造鐵路和開採鐵路沿線礦產的權利。而且就算他們在整體上對日本採取了抑制策略,可在賠款問題上卻仍然堅決支援日本,要求朝廷遵守國際法準則,必須按照《馬關條約》的約定支付賠款。”
“華哥,俄、法兩國到底搞得是什麼名堂?既要承認‘臺灣民主國’、抑制小鬼子擴張,又要幫他們討債,是不是吃錯藥了!”馮華的最後一句話,令一直對政治的鉤心鬥角沒什麼興趣的周天宇禁不住有些糊塗起來。
瞄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