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說說咱五連,五連的戰士個個英雄漢。勇擒雲裡雕呀,智取落虎巖,小飛龍、大雲天全都命玩完……”一時間幾個連隊爭先恐後,你追我趕,沒多久戰士們計程車氣又高漲起來。
就在二營的戰士們疾步流星般的趕往牛莊戰場之際,在京師紫禁城,軍機處議事剛剛散去。年輕的光緒皇帝帶著鬱悶的心情回到了養心殿,坐在御書房的書案前,他一邊有心無心地翻閱著各地的奏章,一邊在腦子裡又考慮起當前中日戰爭的戰局來。
清軍自平壤潰敗和大東溝海戰之後,而鴨綠江之役,而九連城之役,而鳳凰城之役,而大連灣之役,而旅順之役,而威海衛之役,清軍無役不潰。正如李鴻璋所說“遇敵則敗,敗即逃”,七字盡了之。可以說這場戰爭已經成了一邊倒的形勢。
不過,自節制關內外防剿諸軍特命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劉坤一揮師出關後,光緒皇帝可以說對改變戰爭態勢還是抱了很大的期望。本以為當年曾為朝廷剿滅“長毛”的湘軍能力挽狂瀾、再立新功,誰知六萬多人圍困了海城兩個多月卻寸功未立。
現如今,日軍又緩過手來發動了“遼河平原戰役”,企圖在談判桌上獲取更大的利益。雖然前幾天總理衙門總領大臣恭親王奕訢在接受英國《中央新聞》社記者採訪時,曾強硬地表示:“如果日本議和的條件太苛刻,大清國只有繼續戰鬥。”可是光緒深深的知道,如果戰略要地遼陽及遼河口商業重鎮營口失陷,那麼盛京、錦州將直面倭寇,京師也危在旦夕,大清在這場戰爭中就真的一敗塗地了。繼續戰鬥談何容易啊!大清還有什麼資本去打這場仗,難道真的要把所有的本錢都輸光嗎?
想到這裡,光緒煩惱的站起身,在御書房中跺起步來。身子骨一向虛弱的他,經過這些日子的日夜煎熬,明顯又消瘦了不少。平穩了一下煩惱的心情,光緒又回到了書案前,手握硃筆對著御硯呆呆的出起了神。
這時,園中突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有人對值日太監說:“天大的喜訊!盛京和山海關來電我軍在遼河打了大勝仗!”
奏事太監進入御書房,將奏盒頂在頭上,跪奏道:“啟奏皇上,是節制關內外防剿諸軍特命欽差大臣劉坤一和吉林將軍長順分別從山海關和從盛京發來的電報,我軍在青苔峪殲滅倭兵兩千有餘,擊斃倭寇大佐佐藤正一。”
皇上幾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雙手顫抖著,取過電報一連看了好幾遍。心中不斷地問自己:這是真的?這是真的!
自從葉志超在牙山謊報成歡大捷,矇蔽了朝廷,左右了對日決策,皇上對“大捷”二字有些又喜又怕,他日夜盼望著一場真正勝利捷報的到來,可又讓弄虛作假的成歡大捷騙得心有餘悸。繼而又想:峴莊(劉坤一的字)老成持重,當不會騙朕。
兩份戰報分別是節制關內外防剿諸軍欽差大臣劉坤一、幫辦大臣吳大澂及宋慶和吉林將軍長順發來的的,其內容出奇的相似,都是青苔峪大捷和馮華義勇軍的驍勇善戰。光緒看罷,就猶如“久旱逢甘霖”不由得喜極而泣,多日的陰霾一掃而光。他仰天長嘆一聲:“啊!八個月了,朕今天才得以吐出一口悶氣啊1此時,皇上才想起仍然跪伏在地的奏事太監。”
打發走奏事太監,皇上又把電報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才大喊一聲:“來人,快去軍機處,命值班蘇拉分頭召集軍機大臣,速來養心殿議事!”
在軍機直廬,總理大臣恭親王奕訢、戶部尚書帝師翁同龢,禮部尚書李鴻藻、太子少保徐用儀、兵部尚書孫毓汶和禮部侍郎剛毅等幾位軍機大臣也正在傳閱著剛剛收到的幾道奏章和戰報。
這剛毅才由翁同龢保薦,由廣東巡撫內召,以禮部侍郎而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諸事還不敢招搖,凡事自然都看恭親王和翁、李二人之臉色。翁同龢,字叔平,江蘇人。1876年受命入毓慶宮行走,一直擔任光緒皇帝的老師。甲午戰爭爆發後,身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的翁同龢力主對日作戰,受命協助恭親王奕訢督辦軍務。
此時有了青苔峪之役的輝煌勝利,讓翁同龢不禁拍案而起,連連呼好。雖然清國戰敗幾成定局,議和代表即將啟程,但這個遲到的勝利還是讓在座的幾人大受鼓舞。奕訢、翁同龢和李鴻藻等人決定聯銜上折光緒皇帝,重申和戰並行,力主撫卹陣亡將士,表彰有功官員,以此振奮士氣激勵人心,以利再戰。
面對著己方的勝利,徐用儀、孫毓汶不以為然。認為區域性的勝利如同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扭轉整個戰場上的劣勢,議和還應該是主基調。只是對這場罕見的勝仗,他們也不好意思在大家的興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