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光緒解釋說:“不是的,徐用儀、孫毓汶都是太后的人,在這件事情上一直作梗。本來朕是想一紙手詔就解決了,是翁師傅勸朕謹慎行事,師傅說這樣的事情太后也未見得就會阻攔,何必非要硬對著幹,現在一看果真如此。師傅是老成持重之人,有他在朕身邊時常提醒,朕今後會少犯很多的錯誤。”
歡娛的時間總是非常短暫,光緒與珍妃卿卿我我的說了一會兒體己話,一轉眼就到了他與翁同龢約定的見面時間。
看了看條案上的座鐘,珍妃說道:“皇上快去毓慶宮吧,別讓翁師傅久等,否則師傅會笑話皇上‘從此君王不早朝’,臣妾可擔當不起!若再讓太后知道,準會說我是‘狐媚偏能惑主’的!”
光緒笑道:“好啊,朕不早朝要晚朝,晚朝後我倒要看一看你這個小狐狸精是怎樣惑主的?”
在毓慶宮的書房裡,光緒和翁同龢為了馮華的擢升問題再次進行了細緻的謀劃。兩個人在燈下娓娓而談,一如往昔師徒二人在書房中的授讀歲月。
聽到翁同龢同自己探討究竟將馮華任命到何處,光緒沉思了一下後說道:“師傅的意思,可是想讓馮華離京師近一點兒或者能鎮守一方要地?”
眼見皇上成熟多了,翁同龢心下甚是欣慰,點點頭道:“皇上聰明睿智!”
“能留在直隸是最好的,不過想放到京師附近恐怕很難辦到;放到遼東吧,按祖宗的規矩東北又不設總兵,這可如何是好呢?”光緒從小對師傅依賴慣了,遇到事情總想聽聽師傅的主意。
翁同龢早已胸有成竹:“皇上,臨榆軍政諸事雖劃歸奉天錦新營口道代管,但地屬直隸,臨近山海關。皇上有權根據國防、軍事需要設定新的鎮臺,太后也沒有理由反對,徐用儀等人更是沒得話說。”
光緒聞言大喜:“對呀!朕就封馮華為新設定的臨榆鎮總兵,進可威懾遼東,退可護衛京畿。好辦法,好辦法呀!”
第三十八章雲起紫禁城(下)
第二天清晨,在位於隆宗門五間房的軍機值廬內,軍機大臣們就遼東有功將士的遷升再次進行了討論。
對劉坤一、長順、魏光燾和李光久等人的遷升及封賞,眾人很快就取得了一致意見,可對於馮華這些軍機大臣們再次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雖然因為知道了太后的想法,徐用儀、孫毓汶等人在破格擢升馮華的問題上不再阻撓,但在馮華的具體任職上幾個人的意見再一次出現了不同。
翁同龢奏道:“皇上,直隸提督葉志超現已革職逮問,遺缺可由馮華遞補。”
他的話音剛剛落地,徐用儀馬上跪奏道:“皇上,不可啊,此事萬萬不可!臣以為直隸乃拱衛京畿的重地,提督之職須由忠勇可靠之人擔任,方為妥善之計。”
“馮華為國為民出生入死、血戰遼東,大家都有目共睹,此等忠勇之士不可靠,誰人可靠?”翁同龢反唇相譏道。
看到翁、徐二人又要爭論起來,不明就裡的恭親王奕訢雖然對徐用儀、孫毓汶三番五次阻撓對馮華的任用不滿,但也覺得馮華擔任直隸提督有點兒不合適。咳嗽了一聲,他上前奏道:“皇上,老臣有話要講。”
看到滿臉皺紋,花白鬍須的皇六叔給自己跪下,光緒皇帝忙說道:“恭王爺不必多禮,有話請講。”
奕訢道:“馮華雖功在社稷,然畢竟任職時短,一下子即委以直隸提督的要職並不妥當。臣以為直隸提督遺缺可由聶士成遞補,衛汝貴日前已被斬首菜市口,河州鎮總兵遺缺可由馮華遞補。”
這一番話,說得在座的大部分人都紛紛點頭,覺得提議甚好。
翁同龢其實也知道由馮華出任直隸提督的可能微乎其微,之所以還提出來,一方面是抱著個能爭則爭的想法,另一方面則打著以進為退的算盤,希望在總兵的任命上能多掌握一點兒主動。見此情景,他再次奏道:“恭王爺所言極是,聶士成也確是直隸提督的恰當人選。但是,臣以為我朝主要釁端來自海疆、來自東北邊境,將馮華的這樣一支精銳之師放在陝西有點兒可惜了;況且現在遼東倭寇還需馮華之威予以震懾。”
雖然翁同龢繞個圈子反駁了自己,恭親王倒也不以為忤,反覺得翁同龢的觀點不是沒有道理,只是東北不設總兵是祖宗定下來的規矩不能違背,一時間他也不由得沉吟起來。
奕訢心中顧慮的事情早有慶親王奕匡和孫毓汶搶先說出:“皇上,東三省不設總兵,這是祖宗立下的規矩,萬萬不可違背!”
由於早已與翁同龢統一了意見,光緒聞聽此言也點點頭:“祖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