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這個風景秀美的濱海小城,不僅是日本西南的重要港口,而且還是日本通向亞洲各國的門戶。此次中日談判在這裡舉行,讓它一時之間成為了全球矚目的地方,現如今更是由於“李鴻章遇刺”一事立刻成為了世界輿論的焦點。李鴻章遇刺事件本身又成為了牽動中日朝野在內方方面面的樞機,各方面都在圍繞著這一事件商討處理辦法、謀劃應對策略。
1895年3月25日凌晨5點多鐘,尚在睡夢中的欽差大臣劉坤一接到了京師軍機處發來的急電諭旨:通報李鴻章在馬關被刺的訊息,並徵詢他對此事件該如何處理的意見。
感覺到事情的重大,劉坤一未敢草率作出答覆,急召吳大澂、宋慶、馬玉崑、魏光燾、李光久和馮華,以及喀什噶爾提督俞虎恩、臨元鎮總兵劉樹元等人前來議事。
李鴻章馬關遇刺,馮華當然是早就知道的。別人或許還不清楚這一事件對中日和談的影響,可馮華卻深深的知道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一事件,再加上適合的外交策略,對未來《馬關條約》的簽訂會有多大的好處。
明白歸明白,可馮華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卻是這件事不發生,他也沒有辦法去談看法、做文章。只是在一次私下裡與吳大澂分析在中日談判中,日本各政治派別的態度時,馮華曾提過一句:“日本國內反對和談的右翼勢力非常強大,這些戰爭狂熱分子一直在鼓吹打進北京城,此次在馬關極有可能會故意製造事端,破壞和談。”
吳大澂當時疑惑不解:“子夏之言所指何事?”
“會發生什麼事我還說不準,不過行刺、爆炸都有可能,那些暴徒一心想著要把戰爭進行下去,他們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馮華含含糊糊地說道。
“那怎麼可能呢?”吳大澂哈哈大笑起來,擺了擺手:“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自古有之。倭人雖然多行不義之事,可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他們也應該不會去做的,子夏多慮了,多慮了1
是啊!這樣的事情,如果不發生,說出來又有誰會相信呢?馮華這樣想著,搖搖頭也跟著笑了起來。
如今坐在欽差大人行轅的客廳內,吳大澂聽著大人通報“李鴻章遇刺”的訊息,不由得又想起了這件往事。抬起頭看了一眼神閒氣定的馮華,思忖著:這個年輕人當真有神鬼莫測之能啊?此事如何就被他一語料中了呢?他又一次感到了疑惑。
劉坤一通報完電報內容後,先掃視了一下在座眾人,然後用徵詢的口吻說道:“倭賊暗殺我全權議和大臣,實在是令人髮指。不過,此事究竟該當如何處理,還要聽聽各位大人的高見。”
聽了劉坤一的話,本來安靜的客廳一下子嘈雜起來,只見廳下眾人或交頭接耳,或正襟危坐,卻是無一人主動開口陳述意見。
不得已,劉坤一隻得再次開口道:“事關國家根本,各位大人只管放下顧慮,有什麼高見不妨講出來讓大家聽一聽。”
看到欽差大人如此說,老將軍宋慶首先站起來悶聲說道:“倭人無恥下流,如今之計只得與他們拚了!”
老將軍的話音剛落,下邊立刻響起了一片嗡嗡聲,好幾個人馬上高聲附和。一時間廳中充滿了同仇敵愾,誓與倭寇一戰的激昂言語。
聽著眾人的議論,劉坤一不由得皺了皺眉頭:此事事關重大,豈能只是與倭寇一拼如此簡單!
自從得知李鴻章啟程赴日議和,馮華就一直在考慮該如何利用遇刺之事,儘可能的改善中國在談判中的不利局面。他知道:其實不管是後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德國、日本、義大利,還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法國,雖然在瓜分中國這一問題上立場一致,但他們之間由於利益分配不均,也一樣是矛盾重重。如果能借此事件,再利用各國間的矛盾,鼓動歐美列強借題發揮插手此事,中國最後的損失將會減少許多。
聽了眾人的這些話,馮華雖也是心頭一熱,暗中讚歎“中華不乏熱血男兒”,但他非常清楚:這種想法只是眾人的一廂情願,恐怕很難得到朝廷的同意。
大帥的威嚴還是管用的,劉坤一輕輕地咳嗽一聲,大廳內的議論聲立刻小了下來。劉坤一又將目光轉向了吳大澂:“清卿,你對此事有何見解?”
吳大澂躬身回答:“大人,子夏曾在西洋生活多年,對夷人之事瞭解甚多,何不請子夏一抒己見?”
劉坤一也知這個年輕人看問題見解獨到,常有驚人之語。聞言點了點頭:“子夏有何高見?”
馮華趕緊站起身施禮道:“大人,高見愧不敢當,晚輩一隅之得,權作拋磚引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