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會讓人笑掉大牙的。”馮華解釋道。
這個說法別說是邢亮,就是天宇也是第一次聽說。他們不由得一起看向馮華,等待著他的“下回分解”。
“《禮記?檀弓》裡說‘幼名,冠字’,字是男子在冠禮、女子在笄禮(成人儀式)上獲得的新名字。”馮華喝了口水接著解釋道:“名和字既有區別,又有聯絡。《顏氏家訓》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所以‘字’又叫‘表字’。章炳麟在《國故論衡》裡說字實際上是用同義詞對名的轉述和進一步解釋,名和字存在著非常密切的寓意聯絡。所以,諸葛亮字孔明,天亮為明;趙雲字子龍,龍從雲,虎從風呀!”馮華列舉三國人物的名和字作了說明。
“要不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呢,真是一點不假啊!”邢亮讚歎不已。
當下三個人在馮華的幫助下各自作了選擇,馮華字子夏,邢亮字啟光,周天宇字寰海。
第七章智擒雲裡雕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出於對馮華他們救命之恩的異常感激,以及發自內心的欽佩敬服,李九杲和黃德貴把馮華三人奉為了“鏟不平”的上賓;而馮華他們也決定要充分利用此機會,去接近、熟悉和了解這些人。
在“鏟不平”這股綹子(土匪隱語,即“匪幫團伙”)裡,大喜、三林和山子以及當時負責留守營地的丁方是位於兩位當家的之後所謂“四梁八柱”的大頭目。由於馮華三人在他們山窮水盡、幾乎走投無路的危急關頭及時援手,並且還救了二當家的命,所以他們對這三個異鄉人非常的有好感。當然,除了感激之情外,馮華他們古怪奇特的打扮、威力無比的洋槍、起死回生的醫術以及無所不知的博學多聞,都讓他們充滿了不盡的好奇之心。而丁方等那些未參加上次“攪局”行動的人,在聽了大喜、三林和山子等人對馮華他們添枝加葉地描述後,也把三個人當作了無所不能的“神人”。面對著“雲裡雕”姚老六手下一百多人的追擊,他們竟然如此輕鬆的就打退了敵人,而且還把“雲裡雕”的二掌櫃給打死了;還有,二當家那麼重的傷勢,眼看著被他們舉手投足之間就治好了大半兒,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經過馮華三人有意識的主動接觸,只不過短短几天功夫,他們與這夥人之間的距離感和陌生感就減少了許多。尤其是與“鏟不平”的那幾個頭面人物,雙方更是大有情投意合、相見恨晚之感。馮華他們講的那些國外的奇異見聞和新鮮事物,雖然有很多的名詞這夥人都聽不懂,可還是讓這些沒見過什麼世面、土生土長的山裡漢子聽得如醉如痴、目眩神迷,心中也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嚮往;除了愛聽這些奇聞逸事外,這些人還特別喜歡聽馮華他們說“書”、講故事。
在人們的印象裡,像土匪這類的“綠林好漢”過的都是“有錢大家花,有飯大家吃,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的消遙自在生活,可實際上匪幫是一個等級分明、苦樂不均的世界。絕大多數時候,只有土匪頭目可以海天酒地、盡情享樂,對大部分匪眾來說,他們也就是個混飽肚皮而已。而像“鏟不平”這樣的綹子,由於人數尚少以及李九杲自身的豪爽義氣,能基本上做到“同甘共苦”已是非常的不容易了。不過即使這樣,他們的業餘生活也極為單調,平日裡也就是練練武、侃大山、或者偶爾聽大當家的講講江湖武林上的見聞而已。因此,當馮華他們講故事的時候,總是吸引了幾乎“鏟不平”全部的人。當然,馮華他們講的故事也是事先三人商量好了的,重點講述中國歷史上一些抵抗侵略的故事:從岳飛精忠報國到文天祥寧死不屈;從祖逖北伐到戚繼光抗倭;從辛棄疾投筆從戎到虞允文瓜州渡抗金。另外,他們也有選擇的間或穿插一些本朝抵抗外來侵略的故事,如林則徐虎門硝煙、三元里抗英和劉永福黑旗兵抗法、馮子材鎮南關大捷等。這些故事雖不像三國、水滸裡的故事那麼膾炙人口,而且許多故事這些漢子還是第一次聽說,但每一次說書,都讓這些樸實豪爽的關東漢子聽得熱血沸騰、義憤填膺,心中不停地湧動著澎湃的激情。就連念過私塾、闖過江湖的李九杲,也常常在一邊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的呆呆發楞。
另外,還有一件事也特別引起了李九杲他們的強烈興趣,那就是馮華三人的那幾把洋槍。雖然在那個時候,土匪們的武器還是以大刀、長矛和弓箭為主,但是火槍的巨大威力他們還是深有感觸。每個綹子的實力除了人數多寡的因素外,火槍數量的多少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由於槍支的異常緊缺,土匪們都把槍當作了命根子,打劫時如果丟掉了一枝槍往往比損失十條人命更讓匪首心疼。就拿馮華他們這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