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麼野心,安於現狀。
老二,恰恰相反,他雄心勃勃,性情堅韌,對於國君的寶座志在必得。
而老大作為鄭國的儲君,在政治和軍事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缺乏遠見,做事過於草率。
這三位公子,論能力不相上下,都有做國君的本事。所以莊公對此也顯得猶豫不決,即立了老大做儲君,又對另外兩個孩子寵愛有加,所以讓某些人產生了錯覺,蠢蠢欲動。世子忽的地位時刻面臨來自親兄弟的考驗。
可上天似乎並不願意鄭國因此而發生內亂,在潰Ц鶇笳降牡詼�輳ü���706年),北戎大舉入侵齊國,齊僖公(釐公)向鄭國求援,鄭莊公派世子忽領兵救齊。戰事進行的很順利,北戎很快就被趕回了大山。齊僖公見到領兵相救的世子忽,感覺這小夥子不錯,不但人長的精神,而且武藝超群。一高興就向人家求婚了。
別誤會,是給他閨女求婚。
要知道齊國在當時可是不折不扣的大國,世子忽要是與齊國拉上這層翁婿之誼,國君的位子不但坐定,而且坐穩了。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卻被世子忽一口拒絕。他義正嚴詞的答道:“我小國,非齊敵也。”意思是,鄭國是小國,配不上你們齊國。
齊僖公本來以為這小夥子會高興的屁顛屁顛的,本來嘛這就是買彩票中大獎一樣的事,誰會拒絕呢?可他萬萬沒要想到,自己的熱臉貼了人家的冷屁股,從此對世子忽產生了怨恨。
在回國的路上,與之同來救齊的祭仲不解的問道“您為什麼不同意齊侯的請求呢?”
世子忽答到,不能靠別人!
有志氣,可沒福氣。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鄭國的未來,風雨飄搖……
第四十一節 驟變
鄭莊公老了,年輕時的雄心壯志漸漸消弭,取而代之的是對親情的依賴。人老了,經歷的事情多了,心就越來越重,大概是因為裡面裝滿了回憶吧。。。
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想起了背叛過自己的弟弟,心中充滿無限的傷感。都過去那麼多年了,還在乎什麼呢?算了,將恩怨一筆勾銷吧。他派人去衛國接回了叔段的後人,並重新將之歸入宗廟,依舊還是鄭國的貴族。
做完這些,莊公感到心裡平靜了許多,想想鄭國先祖篳路藍縷,在他人國土上建立國家,並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中原諸國的領袖,這麼多年來,他們祖孫三代沒有做過對不起老百姓的事情,能做到這些他心安了,是非成敗去讓後人評說吧。
鄭莊公四十三年,公元前701年。一代偉人,鄭國的第三任國君離開了人世。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是一個英雄,是一個好人。他的逝去對鄭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此之後,鄭國陷入了幾十年的內亂。
先是世子忽即君位,是為鄭昭公。
他的弟弟公子突利用母親是宋國人的關係,與宋莊公(公子馮)合謀逼迫祭仲廢掉鄭昭公,改立自己為君,是為鄭厲公。
鄭厲公四年,由於祭仲居功自傲,把持朝政,引起了鄭厲公的不滿。他與大臣雍糾密謀除掉祭仲,哪知道雍糾這人嘴上沒把門的,他把這個計劃告訴了自己的妻子,可偏偏他老婆就是祭仲的女兒。您說這不是有病嘛!
當閨女的聽說有人要殺她爸,焉能不去救自己的父親呢?
由於妻子的告密,刺殺計劃失敗了,祭仲殺死了雍糾,厲公害怕祭仲報復,逃亡到了櫟,殺死了櫟大夫單伯,從此一住就是十七年。
祭仲又迎鄭昭公復位。
可是,災難還沒有結束。
昭公二年,祭仲牽頭,高渠彌在與昭公打獵的時候,一箭射死了昭公。而後兩人又擁立鄭莊公的三子--子亹為君。
哪知道子亹沒有當領導命,當年七月,齊襄公會盟諸侯,子亹前往。偏偏齊襄公和子亹在小時候就結了仇,而齊襄公又是個暴戾之人,祭仲勸子亹不要去,可他不聽執意前往,祭仲沒有辦法,又害怕自己受到牽連,便稱病沒去。
果不其然,齊襄公心胸狹窄,見到子亹就要他當著諸侯的面給自己賠禮道歉,子亹不肯,結果慘死在齊侯的刀下。
同去的高渠彌趁亂跑了回來,與祭仲商議,從陳國召回了子亹的弟弟子嬰為君。稱鄭子。
至此,鄭國的局勢稍稍安定了下來。
鄭國的中央政府名義上由鄭子統領,實際上是祭仲和高渠彌把握政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