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可以用兵!
武心頭大喜,終於入我觳了。他表面上裝作怒不可遏,大聲喝斥關其思:“我剛把閨女嫁給鬍子,你現在又讓我對他用兵,知不知道那是我女婿呀!你這不是陷我於不義嗎!”
關其思也不含糊,“主公是天子司徒,為天子征討不義,難道還要忌諱親疏嘛?!”
武公勃然大怒,拍著桌子衝關其思說,你在廢話,我就宰了你!
誰知道關大人非常配合,繼續頂撞武公:“既然是為天子征討,就應該大義滅親,這樣才能取信於天下!”
得了,戲演到這兒就可以收場了。
武公下令,關其思以下犯上,陷君主於不義,拉出去砍了!
就這麼砍了?對,大家不要用現在道德標準去衡量2千多年前人類對於生命認識。那個時候沒有以人為本的思想意識,用活人祭祀、用活人陪葬等等野蠻行徑時常出現,更何況為了國家的利益犧牲一個大臣呢。
當然,關大人的血不會白流。
很快,這個訊息便傳到了鬍子的耳朵裡,他不禁大為感概,心說:我這老丈人對我可真夠意思,看來人家是真心與我聯姻,沒有別的圖謀啊。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從此便徹底放棄了對鄭國的戒備之心,全身心投入到吃喝玩樂的偉大事業中去了。。。
鄭武公笑了,他的這個計謀離成功還有一步之遙。
這段記載於《韓非子》中故事讓我有些不寒而慄。一個對領導忠心耿耿,兢兢業業的好人,竟然稀裡糊塗的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手中,臨到死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是何等的可悲可嘆呀!
我們讀史不僅僅是看個熱鬧,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幕幕的悲劇中看出些門道來。。。。。。。。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五節 一箭雙鵰
在博取了鬍子的信任之後,鄭武公並沒有急於偷襲胡國。原因很簡單--道路不通。
什麼意思?有沒有搞錯?
原來胡國在鄭國南邊,之間還隔著許國和鄢國。要想攻擊胡國必須借道其中的一個國家。雖然那個時候國家之間邊境相對開放,借道別的國家千里奔襲也是有的,可是這樣做很難不被人發現,要想達到偷襲的目的,恐怕很難。
一旦許國發現了鄭國的部隊,那您怎麼解釋?你是來攻打許國的?許國不幹。你說是借道攻打胡國,那很容易洩露訊息,導致前功盡棄。總不能說我是吃飽了來您這遛彎的吧。。。
有人問了,既然這樣,那鄭武公費勁扒拉的又嫁閨女又殺大臣的,弄到最後兵力還投放不過去,這不是吃飽了撐的窮折騰嘛!
可您別忘了,鄭武公是什麼人?他能在全國範圍內解放奴隸發展經濟;為了鄭國長治久安放棄京城的繁華遷都新鄭,為了開疆擴土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給敵人,這說明他是一個善於謀劃全域性的人,有句古話是怎麼說的來著“善奕者謀勢,不善奕者謀子”。這就是偉人和凡人的區別。
在鄭武公眼裡,這非但不是問題,而且還是一個絕佳機會。
路不通沒關係,我也不借道,那多麻煩呀。直接派兵打通就是了。可是兩邊一旦開戰,那動靜豈不是更大了?
對,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反正長途奔襲胡國也不可能了,到不如讓鬍子看到我鄭國打的是別的國家,對你胡國沒有興趣!你別緊張,該吃吃、該玩玩,這沒你事兒。如此反而到能起到麻痺對方的作用。
剩下的問題是從哪打過去。
許國在鄭國的南面,從距離上講是攻胡的捷徑,但是其面積比較大,國中又有魯國祭祀太室山的封地許田,如果從這個地方打過去,國際影響不好,得罪了魯國這樣的大國更是得不償失。而鄢國在鄭國東南,算然有點繞遠,但是其彈丸之地根本不是鄭國的對手,克鄢之後大軍便可揮師南下直取胡國。
計策已定、事不宜遲,武公命曼伯為先鋒,自己與公子呂、祭仲等帥大軍突然攻向鄢國。
等鄢國發現的時候,鄭軍早已將其首都鄢陵包圍的水洩不通。鄢國知道不是鄭國的對手,自知無力抵抗,便開城投降了。
鄢國已滅,通往胡國的道路已經被打通,按說武公此時應該立即率軍南下才對。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反而派人告訴鬍子,我已滅掉鄢國,現在就要班師回朝了。
在此之前,鬍子已經得到了鄭國圍困鄢陵的訊息。雖然有一些意外,但並沒有引起他的重視。在他的意識中,岳父大人出兵教訓鄢國跟胡國沒有任何必然聯絡,只是一個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