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大功告成的州籲自然快樂的不得了,可是他的好哥們心裡卻充滿酸楚--他就是叔段。
您說當時叔段是怎樣一種心情,自己折騰了二十多年,費盡心力的和他哥哥爭奪底盤,眼看離勝利就差一小步的時候,卻發現讓人家給算計了,最後落得個一無所有、背井離鄉的結果。
可人家州籲呢?一直就沒輝煌過的落魄小子,就這麼折騰了一小下,成了!你說有天理沒天理?這就是命,不服不行。。。。
州籲看到叔段抑鬱寡歡,知道他是為自己身世而感到惆悵,他拍了拍叔段的肩膀,說道:“兄弟,有我呢,我去把鄭國給你奪回來!”
我想叔段聽到這話應該是熱淚盈眶的,患難見真情,流氓之間也是有感情的,何況人家還是政治流氓。。。
州籲倒是說話算話,篡位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鄭國開戰。
而且搞得聲勢浩大,不但衛國軍隊傾巢而出,還拉著宋、陳、蔡的軍隊共同*鄭國。
鄭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十七節 東門之役
您說像州籲這樣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怎麼還會有人響應他的號召?
陳、蔡這樣的蕞爾小國迫於衛國的壓力不敢不從,可宋國是公爵大國,地近千里,帶甲數萬,一點也不比衛國實力差,怎麼也跟著州籲這小子瞎起鬨?
世間萬物,因果迴圈,這事兒還得從幾十年前說起。
話說宋國的一把手宋宣公知道自己的兒子與夷生性暴虐,貪財好利,不是作一國之君的料,於是臨死前將君位傳給了他的弟弟和,是為宋穆公。穆公感激哥哥的恩情,用實際行動報答了他的哥哥,他在國君的位子上的九年間勤於政事,從不懈怠,結果積勞成疾,臨死也沒有將君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馮,而是還給了哥哥的兒子與夷。
他的這個決定完全出於對哥哥的報答,而不是一個政治家深思熟慮的行為。因為當時很多大臣都對公子馮印象不錯,認為他完全有能力治理宋國,比與夷強很多。但是宋穆公聽不進去,堅決要立與夷,大臣們沒有辦法只能同意。其實穆公也知道與夷這孩子脾氣不好,怕他當上國君以後對自己的兒子不利,於是憑藉自己和鄭莊公的私人關係,讓公子馮去鄭國居住,這也算是政治避難吧。
這件事一時間在所謂的正人君子之間傳為佳話,認為宋穆公是仁義道德的典範,可是不久以後卻給宋國的老百姓帶來了災難。
公元前719年,與夷即位。很快他發現大臣們對公子馮念念不忘,老是拿自己和他比較,心裡非常不安。而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衛國政變的訊息,弟弟州籲殺死哥哥取而代之,這讓宋殤公感到如芒在背,如鯁在喉,生怕哪天身在鄭國的公子馮也效仿州籲謀奪自己的君位。於是,儘早除掉公子馮成了他的工作重心。
州籲正是抓住宋殤公的這個死穴,派使者寧翊成功的遊說來宋國的伐鄭大軍。當然,宋國的目的不是滅掉鄭國,而是殺死在鄭國的公子馮!
四國聯軍集結完畢以後,一路向鄭國都城新鄭殺去,鄭軍抵擋不住十幾萬聯軍的衝擊,紛紛敗退。沒幾天聯軍便出現在新鄭的東城門。從聯軍出現的位置來看,四國的部隊一定是先在宋國集結,然後穿過鄭、宋兩國之間廣袤的無人區,然後突然從東邊殺入鄭國的。
鄭國的主要兵力都部署在北邊、西邊靠近衛國和王畿的地方,只有東邊兵力最為薄弱,聯軍正是看準了這個軟肋,突破了鄭國的防線。
首都被圍,大臣們一片慌亂。而鄭莊公卻很鎮定,事實上他必須鎮定,因為國家存亡不能指望別人,只能靠自己。這就是當一把手的悲哀,別看平時耀武揚威,一旦出事就得自己扛著,權利與義務是成正比的。
當然,人家不是生扛,憑藉莊公的智慧,州籲也好,與夷也罷都不是他的對手。打仗就是抓機會,要想抓住機會就得了解對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莊公告訴大臣,爾等不必驚慌,四國之軍雖然來勢兇猛,但並非鐵板一塊,陳、蔡就是倆跟屁蟲,純粹是來湊熱鬧的,我們主要對付的是衛國和宋國,而宋國的目的是來殺公子馮,我們可以利用公子馮將宋國人引到別的地方去,剩下一個衛國就好辦了。
大臣們轉憂為喜,將公子馮秘密轉移到了南邊的城邑長葛,之後派人告訴宋殤公,您要找的人在不在這,而在長葛呢,您去那找他吧。果然,得到這個訊息後宋國的軍隊就脫離了聯軍,向南方的長葛撲去。
州籲得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