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2 頁)
映著水光離去,他們簡單而爽朗的性格,在李世民心中喚起了愉快的回憶。
當天下午,頡利可汗率軍撤退。
李世民派快馬向李靖通知了和約成功簽定的訊息。李靖網開一面,放突厥軍隊走了。而突厥人尚且不知它曾經身處可怕的包圍之中。
第二天,大臣們在金鑾殿上祝賀突厥人的退兵。蕭蠫向李世民請教道:“突厥沒有和我們講和之時,眾將紛紛請戰,陛下卻不答應,臣等都有些懷疑;後來敵人果然接受了和約,自動退走,陛下這是使用了什麼計謀呢?”
李世民親切地回答:“我透過觀察發現,突厥軍隊雖然人數很多,但軍容不整,他們君臣內心只想著要大唐的財物。當我和他們在渭水橋上籤定和約時,可汗已經退到了橋西,突厥的達官都來拜我,我如果藉機請他們喝酒套交情,他們必定會答應,我乘機將他們全部抓住,再令軍隊發動突襲,敵人失去了主要將領,必定會一擊即潰,勢如摧枯拉朽。我又早令長孫無忌和李靖在豳州埋伏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做好了截斷敵人歸路的準備。敵人在我軍連續攻擊下,必定向西逃走,長孫無忌和李靖率軍在前面堵住敵人的歸路,我率城內軍隊和已經到達的援軍一路猛追,兩下里夾擊,將敵人主力殲滅,真是易如反掌。我之所以不和敵人打這一仗,是因為我即位的時間還很短,國家還沒安定,百姓還沒富裕,應該平靜一段時日,讓人民獲得休息。一旦與敵人開戰,自己所損耗的也會很多;敵人中了我的計策,對我恨之入骨,都將報復到我的人民身上。他害怕我大唐的強盛,逃回後抓緊進行戰爭準備,那麼以後便很難再給他們以突襲了。所以我保持克制,按兵不動,讓敵人得到大量的財物。他既然得到了想要的東西,理當自動退走,心裡便更加驕傲,不再進行打仗的準備。我大唐藉助這一緩衝時間,把內部建設得富饒繁榮,把軍隊訓練得精銳強悍,將來我只需要一次出擊,便可以將突厥殲滅。古書上說,‘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就指的是這個道理。你現在懂得了吧?”
“皇上真是遠見,遠見啊!”蕭蠫拜了兩拜,誠心誠意地讚道,“您說的這些,的確是臣認識不到的!”
眾大臣都深表欽佩。
幾天後,長孫無忌、李靖和尉遲敬德率軍歸來,受到了李世民的賞賜。李靖被封為刑部尚書。
接下來,李世民認真地思考起治國大計,他下令大臣們研究一個問題:如何使中國興盛。他要求大臣們把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寫成文字,交上來供他研摩參考。
尚書右僕射封德彝向李世民上書說:“人主必須威權獨運,不得委任群下。”
“皇上應運用神武,”左衛將軍侯君集上書說,“耀兵振威,懾服四夷。”
魏徵已從河北迴京,他上書勸諫李世民,應“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
李世民對魏徵越來越喜愛,甚至感覺到離不開他了。他多次將魏徵引入帝宮臥室內,在深夜還和他談論天下興衰得失的道理。魏徵的確有經國之大才,他個性耿直坦蕩,覺得對的,便一再堅持。對他的意見,李世民很少有不接受的。魏徵也感到遭逢了明主,便竭盡忠誠,知無不言。
一次,李世民將魏徵拉到他臥室內的屏風旁,將一行文字指給魏徵看。“這是朕親手抄下來的。”李世民笑眯眯地說。
魏徵一瞧,只見屏風上寫著:
“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
這正是魏徵上書的原話。他頓時喉嚨一熱,全身掠過金色的顫慄。
深夜,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書卷,抬首向前方望去。
我是懂得用兵打仗方略的,還懂得暫不用兵打仗的意義。前幾日民部彙報說,現在大唐人口僅僅只有隋煬帝時的五分之一;其餘至少有五分之三以上,近三千萬人口,在大戰亂中死亡了。真是悲慘啊,中國人。我要永遠以暴君楊廣為鑑,愛惜我的人民,絕不讓他們再次遭逢重大的苦難。我一人智慧不夠,我要收羅天下所有的英雄豪傑,進入我的朝廷,我要全面聽取他們的意見,向他們推心置腹,和他們共創清明的政治。
李世民站起身來,在室內信步走了幾圈,慢慢又停下,目光落在牆上懸掛的倚天劍上。他笑了笑,又上前從御案上拿起一本《孟子》,邊走邊看起來。
全書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