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大城市裡打工,幫人家掏下水道,身上有濃郁的異味。走在街上有行人側目,所以他習慣了,從來不到熱鬧的地方去。每天他在街角啃冷饅頭的時候,這城市的繁華近在他身邊,卻也遠到遙不可及。
某一天,下大雨,天冷極了。他站在一家酒樓的屋簷下避雨,依舊啃一隻冷饅頭。他的目光觸及酒樓裡面升騰的熱氣,溫暖得讓他羨慕。他想喝杯熱茶,可是知道這樣的地方自己連一杯茶都喝不起。就在他搖頭安慰自己的時候,酒樓的門開了,一個年輕人邀請他:先生,到裡面坐坐吧。
他無法拒絕那樣的微笑,他就這樣穿著一身破衣裳走了進去。他在一張桌子邊坐下來,有人倒給他一杯溫開水。他一邊啃饅頭一邊喝水,身上逐漸暖和過來。後來,雨停了,他問服務員:白開水不收錢嗎?還是那個服務員,微笑著說:先生,我們這裡的白開水是不收錢的。
從那以後,這個青年辛勤打工,逐漸積攢下來小筆財富。後來他回到家鄉,也開了一家酒樓,在酒樓裡有這樣的規定:凡是下雨天在屋簷下躲雨的人,都可以進來喝一杯溫暖的白開水。
因為他人的不計回報與溫情關照,當愛被傳遞到我們的手心時,或許這就是理由,告訴我們應該友好地去握他人的手。
付出,卻不是為了索取,帶來的才是溫暖的傳遞。大千世界,我們多麼希望在自己飢餓、寒冷的時候有人能遞給我們一杯溫開水,多麼希望在自己虛弱倒地的時候有人扶一把。然而,這需要遇見善意的心與善良的行。我們無法對他人要求更多,那麼能做的,便只有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或許,感動就在這期間蘊藏,而被你感動的人、被你幫助的人,就是下一個幫助他人的人。
幾年前,在學校的走廊上,我見過一個女孩子,她穿得很樸素,甚至有點土氣,目光孤獨而無助。那是3月,藝術生專業考試即將開始,以我在藝術院校生活多年的經驗,這個女孩子,一定是要來報考的考生。
那天,很多人從她面前走過,甚至有人低頭詢問她的情況,可是終於還是帶著無能為力的神情搖搖頭走開。她始終站在我門外的走廊上,低著頭,緊緊攥著書包帶子,不抬頭,也不發出聲響。過很久,我終於走出去,問負責招生的老師:這個女孩子站在這裡這麼久,究竟為什麼?
他告訴我:她想參加學校的專業培訓,可是我們的培訓班早就結束了,總不能為了她再把所有輔導老師召集起來吧?我也想幫她,可是真是無能為力。
當我走到這個女孩子面前的時候,她抬頭看我,眼睛裡蓄滿了淚水,風塵僕僕的臉上帶著懇求的神情。她說:老師,求求您幫幫我,我來晚了,培訓班結束了,可是我不知道專業考試有哪些題型,也不知道複習範圍是什麼,老師,求求您幫幫我吧……她邊說邊要跪下,她的聲音令我鼻子發酸。
我似乎想起,多年前18歲的我,一個人揹著書包跑到省城來求學。下了火車,不認識東南西北,好不容易找到學校,可是我想報考的專業當年不招生。可是,我運氣好:在我最絕望的時刻,遇見某個類似系科的師兄。他一點點給我講解他所在的系是研究何種理論,學些怎樣的課程,需要參加什麼培訓班……一週後,我透過了該專業的考試,三個月後以藝術生的身份參加高考;再過一個月,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
至今沒有人知道,是那場偶遇改變我的命運:我一路讀本科,考上研究生,成為一名教師,一路坦途。
於是,我決心幫助這個女孩子。當時,距離專業考試不過還有一週的時間,如果說我曾經是一個奇蹟,我希望在我的手裡誕生另一個奇蹟。
那天,我接下了輔導她專業課的任務,告訴她:努力學習,如果能順利透過專業課考試,老師將不收取你任何輔導費用。她是用功的女孩子,面對我如山的作業與複習任務,咬牙點頭。
只有我知道,我交代給學生的作業,因為量大,從來沒有哪個學生能按時完成。
可是她令我驚訝: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用一天時間完成了別人兩天才能完成的作業,用一週時間趕上了其他人一個月的複習進度。三週後考試成績公佈,她順利拿到專業合格證。
儘管,後來她還是考到其它大學去。可是我永遠記得,新生報道前一天她來濟南,和她的父親一起來看我,送給我的那袋金燦燦的煎餅。她說:老師,我希望將來有一天我也能像你一樣,成為一名老師,能幫上需要幫助的人。
那一刻,我似乎聽到花開的聲音,悅耳動聽。
其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