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計過人,不下甘羅。我還不信,今日一見,才知道人言差矣,你哪裡是甘羅,分明是,分明是……”想了半天,說不出我分明是什麼,便自己呵呵的笑了。
我說道:“舅父,我之情形,不宜露面,亦不可讓人知曉。”
糜芳笑道:“我自理會得。”
當下我們留在糜芳軍中。糜芳雖見事不明,本領不濟,但被我說暈之後,又遇到諸葛喬,那張嘴勝我百倍的小嘴,輕巧的說得他言聽計從。更何況諸葛喬是孔明之子,姜維是孔明愛將,在言語之間,隱隱透出孔明在後面的意思,糜芳信之不疑,下定決心,要好好大幹一場。而姜維則細查糜芳之兵。糜芳所部,少半為徐州宿將,多半是荊州新兵。糜芳為人生性懶散,兵馬不精,姜維乃以孔明治軍之法練兵,以備征戰。
八月,天降大雨,平地水深數丈,北方來與關羽交戰的于禁七軍皆被淹沒。
在這天地之威之下,面對滿身傳奇色彩的關雲長,一代名將於禁再也不知天命在何處。
他降了。
就在此時,另一個不可思議的訊息傳來,父親取了長安!
第一部 風雲漸掩英雄色 第二十四章 亂局
父親劉備劉玄德進了長安城!
這怎麼可能?在我的記憶裡,父親終其一生,也沒有踏入長安半步,取漢中已是他生命的頂峰,難道,因為我幫他取漢中,便他有了進一步展現其才華的能力?
我與諸葛喬一遍又一遍的在紙上推演長安之戰,卻不由不對父親和兄長劉升之的能力進行重新評估。
這一戰,劉升之居功至偉。
其時,曹操已回鄴城,長安由夏侯淵、張郃守把。夏侯淵攻漢中心切,縷縷興兵,卻受阻於陽平關天險,終於無功而返。此時,劉升之安排的一群扶風人(那個在漢中給他娶妻的義父就是扶風人)出子午谷,被夏侯淵部下擒住。得知子午谷小路後,夏侯淵令張郃偷攻子午谷,自己則四處掠民為兵,組成大隊,號稱二十萬,親領佯攻陽平關。張郃不願前往,夏侯淵責以將令,只得前去。
子午谷中一條小流清淺及膝,盛夏行來,分外快意,士卒皆樂,眼見進到漢中,忽然大水撲天而來,數千軍馬皆為魚鱉——卻是漢軍在上游設障,蓄水來淹。張郃棄人馬攀山而逃,漢兵由魏延率領,乘筏沖流而下,出子午谷至長安城外。
此時,父親久蓄兵力,突出陽平,黃忠、龐德雙刀齊出,斬夏侯淵於馬下,中軍後退。新兵見敗,落荒而逃,數萬人馬多化鳥獸散。父親出軍大舉進攻,出陳倉故道,破寶雞、扶風諸地。
曹軍督軍杜襲、司馬郭淮連退數城,扎不住陣腳,又聞長安城外有漢軍出動,心中不安,故星夜逃歸長安。疲兵力竭,自暮至晨,絡繹回城。杜襲大怒,令閉城門,忽疲兵中有人大呼:“南安龐德在此!”刀斬杜襲於馬下。郭淮令人攻龐德,自棄城而走。
龐德一口刀抵住數十人,門不得關,霹靂聲響,魏延精兵已入城中,長安入漢軍之手。
長安,它象徵意議遠遠大於它的實際作用。這裡是西漢的帝都,祖龍發祥之地,得到長安,似乎便有一種天下皆在手中的感嘆。但其實,此時的長安城,不過是一座空城而矣,歷經董卓、郭李、馬超等人幾次徵殺,長安城人口下降到不足萬數。
推演著攻長安的戰鬥,一個個人影在我心中閃動著。
父親,我是不是小看他了。事實上,他這個人,雖少謀略,卻善於用人,精於斷事,有著霸主無可比擬的果敢與沉毅。他和孔明先生在一起,可稱如魚得水,從小小的新野一地,成為天下三分的帝王;而他去世之後,孔明雖然統領內外,天縱奇才,卻也並沒有取得什麼太大的勝利。難道他當真是一條潛龍?想起他關於用人的那番話,我不由這樣想。離他越久,發現他身上越有好多東西是我所沒有的。可是,這種敬意絲毫不能成為我原諒他的理由。他既能識人,為何反看不清自己的兒子?
黃漢升終於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斬了夏侯淵,可惜功勞被龐德分了一半去。
在另一個時空,魏延曾定計兵出子午谷,卻被孔明否定。此計能否成功,歷來諸人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此後我卻不用為此傷腦筋了,張郃入子午谷大敗,魏延出子午谷大勝,這一勝一敗之間,似乎也預示了兵家的冷酷和無情。
龐德單騎獨行數百里,再一次易容取長安(第一次是在馬超手下,扮成長安城居民混入)。立下大功。對於這個我曾立意殺掉的人能取得如此功勞,我不覺詫異,反覺莞爾。在諸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