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飯之恩(第2/3 頁)
g的致謝,他整個人變得更加惶恐。
吳銘把長槍靠到牆邊,解下棉衣和腰間的小包袱,順手放在一旁的條凳上,回到中年漢子面前,接過老太太遞來的一大碗熱水歉意地道:“謝謝您老人家,我走了大半天,餓壞了,家裡有吃的嗎?隨便有點什麼能填肚子都行啊!”
站在火塘邊上的一家人愣住了,老太太略微點頭轉身走向裡屋,老爹露出個尷尬的笑容招呼起來:“有吃的,有吃的!老太婆去張羅了,抽袋煙就能做好,老總請坐下,烤烤火,這季節正是倒c混寒的時候,這兩天早上地裡還結霜呢。”
吳銘謙讓地坐下,婉謝老爹遞來的長煙杆,主動和老爹嘮家常。沒多長,吳銘溫和的態度贏得一家人的好感,淳樸和善的一家人也慢慢放鬆下來,不知不覺和吳銘聊起來。
交談中,吳銘幸運地瞭解到,鎮子裡的官兵已經全部撤走,中年漢子說他剛從鎮上回來不久,不知什麼原因,陳老爺家大太太和弟媳在汪縣長的安排下,用完早飯就匆忙帶上二十個護院壯丁扶棺啟程,聽說是把慘死的汪管家的屍體送回老家鷹潭安葬,陳老爺驚嚇過度病倒了,陳家上下一片哀鴻,連超度法事都沒有做。
這訊息對吳銘非常重要,儘管臉上沒有半點表情,但卻能讓他深感慶幸。
隨著交談的展開,吳銘瞭解了陳繼堯家族的不少事情,也深深體會到這一家人生活的艱難,兩個老人六七十歲還下地幹活,三個孩子的母親常年生病,一病就下不來床,家裡只有六畝坡地無以為繼,不得不租種鎮上地主的二十畝水田,累死累活一年到頭沒能給孩子吃餐飽飯,就連鹽巴都不敢天天吃。
吳銘望著燻黑了的空蕩四壁,望著火塘架在石頭上滋滋冒氣的陳舊鑄鐵鍋,望著剛才把幾片臘肉放入鍋裡時幾個孩子眼饞的摸樣,最後望向正在往火塘子添柴火的少年:“你多大了?”
“十五。”少年低聲回答,麻利地幹完連忙退到一旁,拘束地和弟弟妹妹站一起。
吳銘再問:“還在唸書吧?”
少年望向正在抽水煙筒的父親,看到父親像木頭一樣不聲不吭,隨即難過地低下腦袋。
老爹移開嘴裡的菸嘴嘆了口氣,臉上的皺紋漸漸擠成一堆:“想念書也念不起啊,還是五年前,縣城曹大善人捐給鎮裡學堂五百塊大洋,資助鎮子和周邊幾個村的男孩子免費唸書,我們家老大老二僥倖能選上讀了兩年,萬萬沒想到好景不長,前年曹大善人在樂平被土匪綁上山,最後家裡賣房賣地,湊齊三萬大洋才把人贖回,曹大善人回來後一病不起,沒一個月就死了。”
“第二年,鎮裡學堂說沒錢辦不下去,把學費漲到一塊五,還不準賒欠,交不起學費的只能退學。我們家七張嘴吃飯,每年地裡的糧食大部分要交租,還要應付這樣那樣的稅捐,一家人要拼老命幹活才能吃上飯,哪有餘錢啊?老大老二也就去不成啦,沒辦法,這ri子越來越苦了,你來之前,老大和他爸才從鎮上給陳老爺家幫忙回來,好歹得到幾個銅板,要不家裡就得斷鹽,唉!這都是命啊,這輩子,孩子只能任命了!”
吳銘望向站在一旁的兩個男孩,清楚地看到兩個孩子眼中晶瑩的淚花。
“老頭子,你說這些屁話幹什麼?”老太太端著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玉米飯送到吳衛手裡:“家裡沒水田,所以沒有米,只有坡地自家種出來的玉米麵,怠慢貴客了。”
吳銘連忙站起,雙手接過大碗和筷子,沉默片刻緩緩坐下,捧著碗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由始至終沒動鍋裡的一夾菜,很快就在一家老老少少驚訝的注視一掃而光,放下碗幾步走到牆邊,解開條凳上的小包袱,拿出地圖冊、字典和其他兩本書來到少年面前。
“我沒想到會來到這裡,沒什麼準備,這幾本書也許對你有點用,就當是見面禮吧!如果有可能,我建議你們繼續讀書,家裡窮,但人活在世上,不能窮了志氣。”
吳銘把書塞進少年懷裡,掏出十個大洋塞進弟弟手中,回到牆邊背起長槍,向震驚得不知所措的一家人告別:“謝謝大爺大娘,還有大叔,這餐飯我吃得很飽。軍務在身,不能久留,晚輩就此告辭了!”
“唉、唉!等等啊!使不得啊!”
老頭扔下煙桿,跑上去扯住吳銘,中年漢子則跑到牆邊抓起吳銘留下的包袱和棉大衣,老太太手忙腳亂地搶過孩子手裡的大洋追到門口,說什麼也不願收下吳銘的重禮,嚷嚷說吳銘只吃碗乾飯沒動一塊肉,很對不起貴客。
吳銘一手攙扶著瑟瑟發抖的老爹,一手推開老太太拼命塞來的一把大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