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以後,行事也不敢太囂張,這位清官在位期間,他再也不敢胡作非為。
相對的,一旦你要和上司或你不能得罪的人打交道時,最好使用一些能夠喚起對方優越感的詞語,儘可能做到不傷及對方的自尊心,如果能更進一步喚起對方的優越感,就更能使對方慎重考慮你的請求。
求職時,最容易成功的說話術便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
美國威廉博士是一位專門研究人際關係的權威人士,在他大學畢業後曾有過這樣的經驗。
有一天,他到一家食品製造公司應聘。他在等待面試時,開始懷疑自己從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是否實用,加上應聘者很多,所以他根本不抱任何希望。
面試時,他單獨被公司總經理召見,在簡短的自我介紹後,總經理突然問他:
“請問你有什麼專長?你認為自己最適合在本公司擔任什麼職務?”
威廉很慎重地回答:
“事實上,我才剛畢業,還不太瞭解自己的專長……但是我想聽聽總經理您的意見,或者讓我到公司裡見習一下,看我適合做什麼工作。”
聽了這段話,總經理馬上做了決定:“就這樣吧,明天早上八點你來公司報到。”
就這樣,威廉被錄取了;前面那些應聘者,有的學位比威廉還高,口才也比威廉好,但都沒有被聘用。
因為這些人一開始便充滿自信地誇耀自己的能力,不把總經理看在眼裡,使得這位同是博士出身的總經理心生反感。
而威廉的一句“我不太瞭解……您說呢?”就足以打動總經理的心。
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有雙重效果,既能滿足上司的優越意識,同時又能表示自己的謙虛謹慎。
總之,先肯定對方的社會地位,再說些尊重的語言,就能博得對方的青睞。
美國憲法的誕生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誕生於美國,此前美國正處於獨立戰爭時期,由於許多政治學者的參與,制憲問題因意見相左而一再拖延。
弗蘭克林當時就是一位政治家,但他天生具有的演講口才經常能夠使敵對雙方化敵為友,扭轉不利局勢。
制憲會議在費城召開,場面已經是一片混亂,幾個黨派之間有著激烈的爭論,氣氛一度熱化,演變到最後不但已經鬧得一團糟,而且許多人也開始進行人身攻擊。
弗蘭克林為了緩和氣氛、平息衝突,於是對與會人士說:
“憑良心說,我也不太贊同這部憲法,但是,我卻無法以堅決的態度去反對。直到今天,即使我得到有利的確切資訊,也會慎重地加以考慮,有時到最後也不得不推翻原意。任何重要的問題都是如此,原以為判斷準確,結果卻大相徑庭。雖然今天各位的想法不一,但希望看在美國社會的共同利益上,暫時放棄個人之間的爭執,共同簽署憲法案。”
弗蘭克林巧妙地運用“攻心”說話術,逼得那些爭執者或對立者無法違背“美國社會的共同利益”這一個偉大的前提,使得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順利誕生。
由此可以看出,他成功的秘訣在於坦率承認自己與別人一樣,無法保證自己沒有私心或不犯錯。也就是說先承認自己的弱點,表明和一般人沒有兩樣,然後再強調自己也不得不為了“大眾共同利益”而放棄自己的想法。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群眾利益放大現象”,說得明白一點,就是一種“集體移情作用”。
語言制勝,攻心為上,這是實戰中歸納出的有效成果。攻心方式很多,語言技巧各異,有的時候用表面同情的方法,有時又需要作勢威嚇。總之,只要你動搖了對方的心理防線,他就不會堅持己見。
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法治國家,判處罪犯的依據除了確實的證據外,還有就是罪犯的供述,也就是自白。
大多數人的心理都存在一種恐懼:怕被指“白”為“黑”,“無”中生“有”,甚至從此事牽連到另一件事上,被扣帽子。
有時警方就會使用這種心理戰,來讓罪犯坦白。
因為如果不借助一些語言技巧的攻心策略,很難使罪犯甘心服刑。
一本警察手冊寫道:“你要極力找出嫌疑犯的心理防線,使對方內心動搖。讓罪犯坦白的方法很多,但使用時要慎重,否則就可能有冤情產生。”
有位警察審問一位強姦犯,這嫌疑犯擔心受到法律嚴厲的制裁,所以便死不承認。
這時警察突然說:“從那位小姐的責任來看,她自己也不應該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