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戰車搬到戰船上,部隊仍從水門悄悄駛進浩淼的太湖。離御兒不遠處,船隻已與勾踐的舟船匯合,兩軍相遇,好不開心。
越軍偷襲吳城,夫概又起兵造反率軍東歸,自立為吳王。訊息傳到楚國,闔閭再也無心留意楚宮,急急撤兵返國。不料在回軍路上,碰上了秦楚聯軍又打了一仗。以致貽誤了回國日程。
闔閶回國後,頭一遭就是攻打夫概,夫概不敵,逃向楚國。
為了不使吳軍有可乘之機,越軍屯兵邊界,為時一年之久;與之同時,文種離開越國,去為越國作聯晉結秦之遊說,以擴大越國之外交。
楚昭王待吳撤兵重返郢都,為報吳國辱楚之仇,重新整頓軍隊起兵伐吳。吳王立即迎敵,但終因楚國經吳洗劫已國力銳減,元氣大傷,以致二戰二敗。從此便再無機會進逼中原,北上稱霸。而中原因已無楚國侵逼之患,各國國君便耽於享樂,大建宮室。諸大夫相互侵軋、國內頻行篡逆,各國外交攻犴,敵做一團。而此時的吳國自敗楚後威振中原,於是大治宮室,建長樂宮、築姑蘇臺,本欲伐越,以報偷襲之恨,忽一日傳來越國與齊、楚、越、秦結盟,才不敢貿然動手,這使吳越暫息干戈,這一喘氣之機,越國厲兵秣馬日夜操練,而楚公主季菀則將楚地的織造技術授于越國婦女,忙得不亦樂乎。
第3章 會稽之恥
三月(公元前497年)的江南,春雨綿綿。在這個多雨的季節,本來已夠煩人的。不料王宮傳出了越王允常病逝的噩耗,繼而是新的越王——勾踐接替了王位。誰知在舉國哀傷的日子裡,忽地又傳來一個驚人的訊息:吳王闔閭,集合了國中陸戰部隊,進犯越國,現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越國撲來!
越王勾踐必須作出反應。
越國的軍事議事廳設在一個“藏軍洞”內,這便是會稽山的燕山石室,它採用塊石作材料,犬牙交錯地堆砌成三面石壁,平面是巨形,呈下寬上窄的穹窿形。空間特大,門前有武士把守。“藏軍洞”是軍事機要所在地,待最後一位將軍進入石室,機關發動,門便無聲地關上了。
勾踐眼睛有些發紅,見靈姑浮進來焦躁地說:“就等你了,坐下吧。”
“嗯。”靈姑浮一邊答應,一邊瞥了一下四周,只見范蠡、文種、扶同、諸暨郢、胥犴等一班將領都已團團圍坐在一張用帛畫成的軍事地圖旁,興奮地暗道:“果真要與吳對壘作戰了!”
范蠡此時看圖看得入神,及看到“橫李”的地方,便在圖上畫了個圈道:“我軍在此迎戰,軍士全披素甲,以李花為障,最好不過!”
諸將凝神沉思,半晌,大家都認為這確是最佳地理位置。
文種道:“吳王闔閭之所以用車馬步卒,而不是從水路進攻,此乃以為越不慣陸戰,幸而這幾年我軍由范蠡大夫親自訓練,在佈陣用兵上已顯老練,只是缺少臨陣應用經驗耳。”
諸暨郢想一想,說:
“這倒無妨。各國作戰概為兵車並列之橫陳,爾後兩方均正面衝突,無大變化,毋須經驗即可上陣。”
勾踐聞言,陰篤地一笑說:
“這可是迂腐之見!禮義治兵,這是儒家之說。其實誰都講究權變,昔太公有‘文伐’之說,實乃陰謀在先,今孫子有詐誘,即謀略離間之道,亦即詭道也。”
范蠡吁了一口氣說:
“大王說得極是。昔年楚、晉在城濮一役是楚與中原作戰你死我活的一役。此役,晉用兵的謀略首先是誘致楚軍勞師北上,而自己以逸待之;在戰場上,利用冬末春初北風勁吹黃河所積之黃土表層,伐木曳於戰車後尾而誘敵,最終致楚軍大敗。此等奇詭變化之戰術,我等將士宜切記毋忘。”
越國的將令對於中原戰況知之甚少,經范蠡一說,茅塞頓開,覺得這戰術謀略是應講究的。
文種道:
“吳軍與楚作戰,以三萬敵二十萬而獲勝,不可小覷。雖則,孫武自破郢後離吳而去,然伍子胥和伯豁仍效命於闔閭,彼計謀萬變,有明若觀火之本領,而吳王闔閭也非等閒之輩,吳、楚‘雞父’之戰,挫敗楚國銳氣,擊退七國聯兵,自有諸多原因。然不是闔間利用三幹刑徒亂陣誘敵,七國之軍也不致叫囂狂奔,以致陣腳動搖。此類吳人作戰方法,不得不加以提防。”
勾踐一哂道:
“大夫說得是,我們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眾茫然地問道:
“大王,您的意思是……”
“孤的意思是,吳軍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其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