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2/4 頁)
手拿著,連本縣也耽不了。”趙頭說:“老爺要辦這奇巧案,可有一個人辦的了。”老爺說:“誰?快說來!”趙頭說:“現在靈隱寺濟公長老,他乃是當世的活佛,神通廣大,法術無邊,善曉過去未來之事。老爺去到靈隱寺拜訪濟公,求他老人家給佔算佔算,可以能把這案辦出來。”知縣一聽,說:“好。”立刻傳轎,帶領趙頭、王頭、張頭、李頭、孫頭、劉頭、耿頭、馬頭,一齊來到靈隱寺。當差人過去一問,門頭僧說:“濟公設在廟裡。”正趕上孫道全在廟內住著,他由天台山回到自己廟內,安置好了,來到靈隱寺找濟公。濟公末在廟內,孫道全就在廟內等著。今天聽說錢塘縣來拜訪濟公,孫道全出來一見,說:“我師父上萬緣橋去了,老爺有什麼事?”知縣說:“尊駕原來是少師父。”孫道全說:“是。”知縣說:“少師父,求你辛苦辛苦,把聖僧請回行不行?”孫道全說:“那倒行,老爺有什麼要緊事麼?”知縣就把王勝仙的夫人被旋風颳去了,婆子丫環被殺之故一說,孫道全說:“請老爺回衙門去聽信罷,偷去找我師父去。”知縣說:“少師父要去,得明天回來才好,往返有二三百里。”孫道全說:“那行,一千里我也能一天回來了。”知縣半信半疑回去,孫道全架著趁腳風,兩個時辰就來到萬緣橋。見濟公一行禮,說:“奉錢塘縣知縣之命,來請師父。”和尚說:“錢塘縣幹什麼請我?”孫道全把旋風殺人之故,從頭至尾一說,和尚說:“我現在不能回去呀,我得等萬緣橋工竣,才能回去。我給你寫一封信,你給錢塘縣知縣送去,叫他照我書信的話行事,就把兇手拿著了。”孫道全點頭答應,和尚寫了一封信,交與孫道全,情面上是一個紹興酒罈子,上面有著七個釘子,這是和尚的花押。孫道全把書信收好,辭別了濟公,仍駕著趁腳風回來。到了縣衙門,往裡一回稟,知縣趕緊吩咐有請。孫道全來到書房,知縣說:“少師父真快,往返才幾個時辰。”孫道全說:“我還耽誤了半天,要不然,早來了。”知縣說:“可曾見著聖僧?”孫道全說:“我師父暫時不能來,叫我帶了一封信來。”立時把信掏出來,速與知縣。知縣一瞧,信面上畫著一個酒罈子,釘著七個釘子,開啟書信一看,上面寫的是:字啟,錢塘縣老爺知悉,貧僧乃世外之人,不能與國家辦理公事。老爺要捉拿兇手,照貧僧下面這八句話行事,可能拿獲賊人。餘容晤談,書不盡言。老爺一看,下面寫的是:
此事搔頭莫心焦,花花太歲豈肯饒?若問殺人名和姓?八月十五月半超。此事搔頭莫心急,花花太歲豈肯休?若問殺人何處住?巧妝改扮訪白魚。老爺一看,心中忖度了半天,說:“聖僧這是叫我出去私訪,可不曉得這白魚是人名是地名?今天天色已晚,明天煩少師父出去,幫本縣訪訪這件事。”孫道全說:“可以。”知縣就把孫道全留下,款待酒飯,老爺就在書房安歇。次日老爺吃完了早飯,換上便衣,帶家人趙升出去私訪。一面派錢塘縣八個班頭,趙大、王二、張三、李四、孫五、劉六、耿七、馬八,同孫道全也出去訪查。趙文輝帶著老管家,出了良山門,慢慢往前走,心中躊躇,也不知這白魚是怎麼一段事?往前走了有三四里之遙,覺著身倦體乏,打算要找個地方歇息,吃一杯茶才好。抬頭往四外一望,但只見北邊是山,半山坡松林密密,隱隱射出紅光牆,乃是一座大廟。知縣一想:“庵觀寺院,是過路的茶園,倒可以去歇息。”想罷,說:“趙升,你我到山上廟裡去找杯茶吃。”趙升點頭,主僕二人順著山坡小路,一直往前夠奔。來至切近一看,這廟四處都是松柏,十分幽雅。再一瞧,廟前有一座石牌樓,上面有“同參造化”四字,牌樓後面是正山門。東西有角門,都關著山門,上面有字,上寫“敕建古蹟白魚寺”,趙文輝一看,心中一動:“濟公禪師那四句話,是‘此事搔頭莫心急,花花太歲豈肯休?若問殺人何處住,巧妝改扮訪白魚’。莫非就是這白魚寺,也未可知。”再細看東角門外,有一股小道,不長草,想必是由東角門出入。這才來到東角叩打門環,工夫不大,只聽裡面一聲“阿彌陀佛”把門開開,是一位小沙彌,有十八九歲,穿著半大的僧衣,白襪雲鞋,白臉膛,長的眉清目秀。小沙彌抬頭一看,說:“二位施主來此何干?”趙文輝說:“我來這裡燒香。”小和尚說:“施主請!”趙文輝帶領家人往裡夠奔。小和尚把門關上,頭前引路,來到了大殿引著火,趙文輝燒了一古香,磕完了頭,小沙彌說:“施主請客堂坐!”這廟中前後是五層殿,同著趙大老爺由大殿往西,有四扇屏門,開著兩扇,關著兩扇。一進這西跨院,是北房五間,東西配房各三間,院中極其幽雅。小和尚一打西配房簾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