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三章 應制詩(第1/3 頁)
洛陽皇宮,集賢殿大殿,早早便佈置起案桌和燭臺,無數的宮女和太監穿梭其間,尚未入夜,已有賓客相繼前來。
集賢殿又名迎仙宮、集仙殿,為武則天晚年敕命建造。
武周後期,武則天寵幸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如此尚嫌不足,於天下廣選美少年,入內供奉,創設控鶴監、丞、主簿等官,另擇學士才人,作為陪選,用司衛卿張易之為控鶴監,張昌宗等為控鶴監供奉。
武則天除臨朝聽政外,就是與這班供奉官在迎仙宮飲酒、博局戲為樂。
開元十三年,唐玄宗於迎仙宮內宴請中書省、門下省官員、禮官及學士,他看到滿座人才濟濟,寬慰之餘,玄宗當眾表示,神仙的說法虛無飄渺,朕不採信,賢才是幫助我治理國家的根本,集仙殿應改名集賢殿。
從此之後,迎仙宮正式更名集賢殿,同時殿內的麗正書院改稱集賢書院,集賢書院是大唐最大的藏書館,舉世最恢弘的文化殿堂。
開元年間的李隆基尚是開明君主,勤於政務,舉行宴會基本是遍邀朝臣,同時並不忌諱談論國事。
不過朝廷廣開言路,面聖很容易,大臣也就無須在宴會上犯言直諫,如此一來,宴會氣氛顯得異常詳和熱鬧。
張九齡和裴耀卿來得較晚。
此時很多大臣已先行抵達,見到二人,都圍攏過來行禮問候,尤其是很多不常見宰相的官員,難得在年後有機會見到左相,都趁機前來熟絡一番。
張九齡不太熱情,他在朝多年,對於朝中科舉出仕或者素有才學的官員,以笑面迎之,偶爾還會駐足寒暄兩句,但對於那些靠裙帶和世襲祖萌上位的官員,則明顯疏遠,見面時打招呼也只是微微點頭示意,只有部堂才能得他勉強拱手一禮。
當日與平時宴會有所不同,天下十道朝集使均至東都向皇帝覆命,這些人也在宮宴受邀之列。
因張九齡是各道採訪使、朝集使設立的動議者,又是當今左相,他到來時,這些朝集使都不由向他湧過來,想跟他談談自己所在地區的情況。
至於剛剛當上黃門侍郎的李林甫,則因這些朝集使阻隔,連跟張九齡照面打招呼的機會都沒有。
被忽略在旁,令初登高位的李林甫分外丟臉。
李林甫回到席位上,悶悶不樂半晌,待有人過來跟他恭賀升遷時,才勉強擠出笑容。
……
……
宴會都快開始了,李隆基依然沒有現身,這時一眾皇子在侍衛陪同下,出現在集賢殿門口。
當首便是太子李瑛,除此之外尚有鄂王李瑤、甄王李琬、光王李據、永王李璘和壽王李瑁。
李隆基此番到洛陽,並未將所有皇子和公主帶上,大半都留在長安。
諸皇子落座,忽然有鼓樂傳來。
大殿兩側的宮廷樂師開始演奏《小破陣樂》,這是李隆基根據《立部伎》中《破陣樂》改編而成,作為宮廷宴會的開場樂。
伴隨樂曲聲響起,四名身著金甲冑的宮女從紗帳後出來,於場地當中翩翩起舞。
王公大臣們皆起身相迎。
李隆基在武惠妃和咸宜公主一左一右陪同下,從大殿門口走了進來,路過之處王公大臣皆躬身行禮。
李隆基來到主位前,轉過身面對王公大臣,樂曲聲停,舞女撤回,李隆基擺擺手示意道“諸位卿家,入席吧。”
眾王公大臣一齊行禮,先等李隆基和武惠妃坐於主位後,他們才相繼落座。
主位在三層玉階之上,除了李隆基和武惠妃的席位外,還有太子李瑛和咸宜公主的席位分列兩側。
無須李隆基出面主持宴會,每次宮宴都有特定的人作為代天子祝酒之人,而這次從席位中走出來行祝酒禮的正是新晉黃門侍郎李林甫。
……
……
宴會開始。
宮廷宴會講究的是喜慶熱鬧,李林甫祝酒三巡後,馬上又是宮廷歌舞表演。
唐朝到開元時,君臣關係和諧,宮廷宴會並無太多拘泥。
舞曲開始後,眾王公大臣放鬆下來,自行進食、品酒,不時就舞蹈本身交頭接耳,小聲議論,宴會在略微有些嘈雜的環境中進行。
眾人最期待的自然是大唐第一劍舞名家公孫大娘的表演。
不過公孫大娘要壓軸出場,眾人只能收拾心情,觀看宮廷教坊培養出來的舞女獻藝,即便這些舞女的才藝略遜公孫大娘一籌,卻也比之普通大臣家中豢養的舞女好上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