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九章 閒差(第1/3 頁)
楊雲要應自己差事了。
他被皇帝任命為侍御史,一直沒有赴職,就像領的是虛職一般,不過按道理高力士已送來官牒,之前還可以藉口忙姐姐的婚事,現在怎麼都要去衙門報到了,正好看看下一步該如何安排。
從心底講,楊雲非常不希望自己長久坐班,“日出而視事”,每天衙門和家裡兩邊跑,他這個官職屬於後世的紀檢部門,風聞奏事,行使監察之職,權力雖大似乎沒什麼油水,還是經營醉仙樓實在,每個月至少都有幾百貫入賬。
楊雲自嘲:“這官職得來太過容易,沒有經過科舉摔打,一步步磨礪升遷得來,所以才會這樣懈怠……真要是寒窗苦讀十載,高中後得個從六品下的官職,不知會高興成怎樣……人啊,就是看來不懂得珍惜眼前的東西。”
皇帝跟楊玉環大婚後次日,楊雲來到洛陽皇宮外城所在的御史臺,進入端門,左前方就是御史臺。
唐朝洛陽宮城外城集合了幾乎所有中樞衙門,進入端門,左邊是御史臺、秘書省、太僕寺等,右邊是鴻臚寺和太府寺,而門下外省、中書外省、殿中省等,都在裡面靠近應天門的位置,這中間還夾雜著左右春坊、左右驍衛、左右千牛衛等御林軍衙門。
楊雲沒有穿官服,只是帶了官牒前來,在門口知會過自己的名字,知客趕緊畢恭畢敬地把他迎到裡面,到了衙門正堂,知客向楊雲略加講解,而後為難地補充一句:“……司憲不在。”
司憲就是御史中丞,御史臺的負責人,楊雲作為侍御史,隸屬於臺院,司憲正是他的頂頭上司。
洛陽的御史臺衙門,只是作為大唐御史衙門的補充,只有當皇帝移駕洛陽時,這裡才會作為正式的公衙啟用,但其實很多參劾百官的奏摺,還是要由長安的御史臺來完成。
“我來了解一下這邊的情況,就當報個到,其他沒什麼。”
楊雲態度隨和,沒有擺國舅的架子。
知客笑著把楊雲迎到御史臺正堂,請楊雲坐下,隨即入內通報,過了大約一刻鐘,一名四十歲左右的官員迎出來,向楊雲行禮。
“閣下就是楊國舅?久仰大名。在下乃監察御史張明業,以後您有何事只管吩咐。”出來接洽的官員很客氣。
楊雲跟張明業打了聲招呼,便請對方坐下來細談,張明業將之前知客未曾說過的御史臺的情況補充一番。
“……楊國舅您的正式職務是侍御史,臺院中只有御史中丞位在您之上,至於御史大夫……如今並不常設。而殿院有六位殿中侍御史,其下是察院,有監察御史十名,在下便是其中一人,下官為正八品官,洛陽這邊,有何事您只管跟在下說便可……”
因為大唐在長安和洛陽各有衙門,如今皇帝在洛陽,可主要政務還是由長安行政班子完成,使得御史臺如今也分成東西二京兩套班子的格局,洛陽這邊有些像後世明朝南京小朝廷。
楊雲作為皇親國戚,皇帝正在洛陽,跑到長安去應差顯然不合適,肯定要留在洛陽來當差。
如此一來,就給楊雲上班摸魚創造了條件。
簡單交談後,張明業帶楊雲到裡面檢視了御史臺衙門的佈局,走了一圈下來,發現各個房間空空如也,少有人在裡面辦公。
楊雲問道:“為何不見同僚?”
張明業笑道:“國舅有所不知,御史這差事,主是要風聞言事,朝中官員若有不軌,坊間但有傳聞,便得查證,同時六部事務也要關心,若有賬目、冊籍缺漏,要隨時前去查勘,是以留在衙門的時間很少,不過上殿面聖時多半會列席,參與君前陳奏。”
大唐在貞觀後,一直重視言路通暢,到玄宗朝卻有收緊言路的態勢,開元年間看似政治清明,但其實暗潮湧動,御史言官進言之路也開始受到一定阻礙。
楊雲故作不知,問道:“那我平時需要過來應卯麼?”
“這是自然,既是在此當差,每日應卯不是理所當然麼……不過若有事來不了,或要出去查案,可派人通傳一聲,也不是不可通融;若遇到開朝會,則會提前通知。”
張明業看起來講規矩,其實是告訴楊雲,你來不來都行。
反正你是皇親國戚,皇帝親自委任的官員,在御史臺更多屬於掛職的性質,雖然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但人比人氣死人,就算你不來應卯,御史中丞也不能把你如何,我們下官還能捆住你手腳不成?
“那官服呢?”楊雲問道。
張明業驚訝地問道:“官員自會配發官服,之前未有給您準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