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 如你所願(第1/3 頁)
楊雲直接從租住的別院被叫到張府。
若換作李林甫,他大可置若罔聞,他乃皇親國戚,不赴你一介臣子之約怎麼了?但畢竟楊雲對張九齡這樣青史留名的忠直大臣有一定敬意,便也就聽之任之了。
登門前他已料到張九齡很可能受人挑唆,或許已經知道宮裡發生了天相示警之事,讓李隆基改變心意要誅除安祿山等邊關胡將。
張府書房,楊雲見到張九齡。
張九齡將張拯屏退,準備獨自質問楊雲有關宮內發生之事。
“張令公有何事,直說為宜。”楊雲態度沒有以前那麼謙和,他知道這次來一定不會得到張九齡的好臉色。
張九齡果然沉著臉,陰測測地看了楊雲一會兒,才問道:“聽說宮裡,陛下見到天示,有人會造反,所以陛下才會下旨將幽州送來的那些罪將處以極刑?”
他沒有馬上下定論,想找楊雲問清楚情況,說明他自己也不十分篤定,畢竟訊息是張守珪派來的人提供的,在無人印證的情況下,他不好直接以此發作。
楊雲訝異地問道:“宮內之事,晚輩位卑人微,怎會知曉?”
這件事雖然是楊雲搞出來的,但當時他並不在宮裡,沒有任何人有證據說明這件事跟他有關係,就算是親歷者高力士,也只是懷疑罷了,現在被張九齡如此質問,楊雲當然不會承認。
“那天機示警到底是怎麼回事?”
張九齡似也料到會得到楊雲如此答案,繼續追問。
楊雲再次不解地問道:“張令公是要問,天機為何會洩露出這些胡人有可能會禍亂朝廷嗎?”
張九齡沒有說話,只是目光炯炯地緊盯著楊雲看,似要從他臉上發現什麼破綻。
楊雲搖搖頭,道:“張令公對於道家讖緯之言從來都不屑一顧,既然不相信又何必發問呢?晚輩有一件事想請教張令公,您老之前以何理由,非要讓朝廷嚴明律法,將那些犯事的邊關胡將處以極刑呢?”
楊雲的詰問針鋒相對。
你張九齡之前主張嚴厲懲處犯錯胡將,態度非常堅決,要不是你的堅持,或許皇帝早下旨將這些人放歸,讓張守珪酌情懲處,也不至於出現今天皇帝改變心意直接下令處死的一幕。
現在既然天機跟你的主張相吻合,作為既得利益者,你卻以此來質問我,還覺得天機會動搖國本,這是為何?
張九齡冷著臉道:“老夫不過是要維持朝廷法度……那些犯錯將領,必須要依據他們所犯之罪來定猷刑罰,他們出征不力?
導致我朝將士出現大面積死傷?
令國威受損?
明正典刑乃題中應有之意。”
到此時,張九齡仍舊錶現出一副老氣橫秋的姿態?
好像整個朝廷都應由他一人意志左右?
文武百官中也只有他才能保持政治正確。
楊雲淡淡一笑?
問道:“張令公是認為?
這些人受到懲處?
只是因為他們犯了過錯?
而不是因為他們很可能威脅朝廷未來安穩?”
一句話就讓張九齡啞口無言。
之前張九齡為了將張守珪送來的胡將一網打盡?
悉數誅除?
在朝中不止一次當眾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話?
指責這些胡人將領必不會死心塌地為大唐效命。
還說這些胡人將領為了利益才受邊鎮節帥驅使,若將來朝廷對他們但凡有虧待,必定犯上作亂。
言猶在耳,讓他如何反駁?
楊雲沒等到張九齡的回答,繼續問道:“如今天機,不過是展現這些人將來可能犯上作亂,造成大唐社稷傾覆,可見張令公之前預見極有可能在未來變成現實,正好應了張令公的讖言,那為何張令公對此有如此大的意見呢?”
張九齡到底是宰相,經歷多次宦海沉浮,怎可能甘心接受楊雲這樣一個後生晚輩的質問?
他厲聲喝道:“無論老夫之前說過什麼,一切都是從實際出發,有根有據。而用天機警示世人,便是對朝綱法紀的擾亂,若陛下堅信這種事,一旦有心機叵測之徒藉此危害朝廷,陷害忠良,又當如何?”
張九齡生氣了,怒視楊雲,大有一言不合就出手教訓之意。
楊雲搖頭:“晚輩不過是跟張令公探討一下這件事內在原因,又不是晚輩炮製出的天機,張令公不必因此而質問我。”
張九齡不由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