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事實上,人最大的痛苦並不是物質貧乏,而是精神貧乏。反之,人最大的幸福不是物慾滿足,而是精神滿足。而家庭則是精神滿足的重要基礎。
可以想象,一個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家庭作過任何貢獻的人、一個從來沒有體驗過貢獻於家庭的快樂與幸福的人、一個從來也沒有感受過經營好幸福家庭必須付出很多艱辛努力的人,怎麼可能會對家庭有感情?沒有感情當然也就談不上熱愛,既然根本不熱愛,又怎麼會知道珍惜?既然從來不知道珍惜,那麼挑戰和背叛又何妨?當然,也可以將“從來”這個詞替換成“很少”,但其形成的後果基本相同,只是程度稍有深淺罷了。
這實際上是一個惡性迴圈,當它不斷推向極致時,很多更加嚴重的後果便會接二連三地發生,最終的結果便是父母失去了孩子,孩子沒有了未來——一個不懂得珍惜家的人、一個不懂得經營家的人,是不可能有一個幸福人生的。在清華大學EMBA的課堂上,著名經濟學家寧向東教授曾說,對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只要“向前看,向後推”,就都可以看得很清楚,進而便能夠尋找到其中的規律以及應對這種規律的策略。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發現和解決更多家庭教育中的難題,不妨試用一下這種思維方式,看問題到底藏身於什麼地方。
失去家,就失去整個世界(9)
·木蘭搭救李翔。
電影中,花木蘭為什麼捨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之位,而寧願回家繼續做父母的女兒、奶奶的孫女?因為在木蘭的心目中,家比相位更重要。在家裡,她可以享受父母的無限愛憐,自由自在;但在相位之上,這些肯定要大打折扣。千萬不要以為木蘭目光短淺,誰覺得她目光短淺,誰才是真正的目光短淺。要知道,家是永恆的生命港灣,但相位不是;家是靈魂的憩息所,但相位不是。相位失去了,還可能再擁有;但家失去了,就永遠不再有。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世界經典兒童電影和文學作品,無一不把熱愛家、貢獻於家作為核心價值觀,以長期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著兒童。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無論是對兒童還是對成年人,家都代表著永恆的人性,代表著愛與幸福。一個沒有家的人是痛苦的。失去了家,就失去了整個世界。所以,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一個幸福的今天和明天,必須要做的就是教育和引導孩子熱愛家、貢獻於家;與此同時,父母也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愛家的表率。
失去家,就失去整個世界(10)
看完電影,請對照一下自己:
1。當孩子主動要求幫父母做家務或想為家庭作貢獻時,我是不是曾經對孩子說“不”?
2。對孩子調皮搗蛋的行為以及偶爾做出的惡作劇,我是如何看待的?是從中看到了一個天才的影子,還是僅僅看到了自己那顆煩躁之心?
看完電影,請和孩子一起討論:
1。在學習之餘,該如何為家庭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比如,每週替父母洗幾次碗、掃幾次地等。
2。如果沒有木須龍、蟋蟀,僅靠花木蘭自己的努力,能為花家帶來榮譽嗎?
看完電影,請和孩子一起研讀: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ō米ō花ō書ō庫ō ;www。7mihua。com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郭茂倩編《樂府詩集》)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早當家(1)
《天堂的孩子》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