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2/4 頁)
下這份爭議。再說了,為了幾個空頭的爵位,都爭議了那麼久。
李威低聲說道:“才是開始,孤也聽聞一些,以後會更好。其實郝相公,想一想國庫。最少是他們自己願意的,又是他們自己發明的,牽扯的不大,卻比朝廷利貸會好。”
“殿下意思?”
“分吧,做一次嘗試。如果好,孤會通知一下西京城中的作坊,有可能nǎi糖也會向國家jiāo稅。不會很多,一年兩三萬緡還是有的。”
“殿下……”
“郝相公,孤的話不可外洩了。”
郝處俊對自己還是不錯的,可自己許多事,一直瞞著他,李威不大好意思,將他拉到一邊,低聲說道:“實際上陸梁二人前往江南,與孤會過一面。國庫空了,又不能多做變動,因此,孤與他們jiāo談過,無論這兩種糖,或者nǎi糖,早遲會有他人仿造。現在jiāo稅了,將它作為一種定製,但是新事物,沒有多大的牽連。一種事物是定製,兩種事物是定製。積累後,多少能為朝廷增加一份收益。孤知道,君子不談利,可是國家呢?不向百姓徵稅才好,但可不可能?又,這些是奢侈物,購買的是有錢的人,他們並不缺少金錢。朝廷得了稅,並不算擾民。二人皆是良商,聽了孤之言,也應準了。”
“原來如此,臣還難怪,居然如此自覺。”
“也是不易了,換作其他商人,孤說服一下,便去主動貢稅,這天下間,都不會以商人為恥了。”
先放一些風,一旦定製,還需要這幾個宰相同意的,他們不同意,就是父母強行下詔,都未必行。李威繼續煽動:“現在有些少了,但郝相公,請拭目以待,假以幾年,此種糖會為國家帶來稅務幾萬,十幾萬緡錢。不僅如此的,如果好,都可以從大食將金銀與銅換來。僅此一項,國家就不需要利貸剝削百姓。”
“會如此之巨?”
“會不會如此之巨,這事不需要多長時間,甚至幾月後,就能隱隱看出一些。”
郝處俊讓李威三勸四勸地,很是意動。
主要國家庫房裡窮困了。
但這是善政,國家不儲,是因為輕徭薄稅,又有各種撫卹,比如災年的賑災,特別這幾年的光景,導致的。可國庫裡很空,作為宰相,心裡面也不塌實。
意動的結果,就是開始分糖……
………………………………
只是李治與武則天有些遠,並且二人大約難得地開心,又到了許州葉縣狩獵。
李威聽說此事了,很有些無語的,自己到了廣成澤,都是狩獵的地方,都沒有狩獵一次。
………………………………
話音還沒有落多久,糖就到了洛陽。
只是出李威意料,陸馬與梁金柱二人替糖取了名字。蔗糖不叫蔗糖,叫“聖皇糖”,冰糖不叫冰糖,叫“聖後糖”。
落了兩天雪,雪就住了,洛陽一片白茫茫的,邙山都是一團雪白。糖到了洛陽後,銷售情況,卻是很好。不談排擠,只談兩次派發的廣告效應,江南沒有轟動,洛陽倒是翹首相盼。
又是到了年關,有錢人家圖個新奇,奢侈物品嘛,包裝也好,這都是李威當時說過的。狄仁傑皺了多少下眉頭,李威沒有看到。可這些xiǎo罈子裝的糖,從噱頭到包裝,都讓人好奇。便賣得很貴。
也是論斤賣的,但一斤的蔗糖,售了近五十文,冰糖倒是論條賣的,價格更高。
李威在東宮聽到了售價,也覺得咂舌。現在的一斤,有可能只是後世的四兩多一點。也就是一斤,足有一百多文,豐收之年,能買江南優質的稻米一石多。可沒有作聲,現在的蔗糖賺的是富人的錢。一旦普及開來,價格就會下迭。
天放晴了,李威到了皇莊。
皇莊還是草創,可有了一樣新奇的東西。坑房,溫度計做起來不是很難,原理很簡單。玻璃有的,叫yàoyù,或者其他一些名字。水銀早就有了。唐朝燒出好的玻璃大約不行,湊和卻是可以。溫度也好調製,冰的溫度為零,沸水的溫度為。但什麼溫度適合孵化,李威卻不知。
煤也有,甚至時不時有百姓發現lù天煤礦。但李威不能提,煤發掘會利國利民,可最終好處,無疑還是落在大戶人家手中。實際情況呢?多少貧困的百姓,以燒炭謀生?別以為白居易寫的《賣炭翁》很悽苦,多少能換一些錢回去度日。一旦賣炭都不成了,唐朝不知道多少百姓,失去了一份謀生的機會。孰輕孰重,無從取決,關健還不能說。
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