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直疏忽了,甚至薛仁貴出征時,一度準備馬不停蹄,一下子攻到邏些城!也不要攻到邏些城了,只要攻到犛牛河,多半連薛仁貴也休想回來。
李威說得很嚴重,但是不是有這回事,姜恪與劉仁軌,還真沒有上過青蕃高原。這要派人求證。
然後是兩條計策,如何引出吐蕃人進攻,不太容易。分化吐蕃,更難,從唐朝進入吐蕃有許多道路,但真正的大道只有一條,唐蕃大道,從咸陽到隴西、鄯州、赤嶺、大非川、柏海、紫山,進入吐蕃核心,到達邏些城。
李威說的各個部族有許多對吐蕃人不滿,不用去考察也會存在的,但這些部族卻散落在吐蕃各地。党項人與吐谷渾人好一點,他們緊領唐朝,羌塘卻在犛牛河的源頭的上面,崑崙山的南邊,孫波則在紫山之南,羊同則在吐蕃的西側,象雄更是挨著泥婆羅。這些部族,想要它們反抗吐蕃,第一個得讓他們聯手,一個兩個部族根本不敢動,不但讓許多部族聯手,唐朝恐怕還得提供支援,武器、物資等等,才能讓他們產生這個膽氣。
如果讓幾個斥候,到他們部族中與他們談判,總歸有辦法的,但想要將物資順利地送到他們部族中,會非常難辦。就能送到,誰能保障他們會不會為了物資,故意對唐朝允諾,拿到了物資與武器,反過來對唐朝協助吐蕃發起入侵?
派使者與他們聯絡,也不大好辦,到了吐蕃腹部,漢人少了,面孔生,又要精通吐蕃各部的語言。還要必須在事前派斥候摸清他們的態度。
特別是姜恪,他謹守涼州與河西走廊,倒也能辦到,可如果要兼顧西域與安西四鎮,朝廷能給他多少大軍?就算重新拿下安西四鎮,只能防守不能進攻。從涼州到疏勒,就有三千多里地遠,縱然他是李靖復生,恐怕都無能為力。
但安西四鎮是必須奪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連劉仁軌都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況且春天深了,劉仁軌也要回去。不然萬一吐蕃槍頭一轉,調向東北,劉仁軌就嚴重失職了。
於是幾位重臣,將事情源源本本,一起寫到奏摺裡,呈到洛陽,上報李治與武則天,看能不能集思廣成。連這個想法是李弘的,也沒有抹殺,再貪功,太子的功,一個不敢貪的。
………………………………
御醫仔細地替李威搭著脈象。
碧兒緊張地盯著這位老御醫,大氣都不敢出。
御醫過了好久,眉頭皺了皺,這一皺連李威心裡都開始七上八下了。
又過了好一會兒,老御醫眉頭展開,伏下說道:“恭喜太子,太子的瘵疾比以前好轉多了。”
說完了老淚縱橫,這個瘵疾未必會立即死人,但很難治療,所有主治李弘的御醫都抱著一個想法,往後拖!拖到李弘能在自己去世後出事。否則他們都有責任。
現在居然出現了奇蹟,不但好轉了許多,竟然有向痊癒的跡象發展。不過為了保守起見,後面一句話沒有說出來。
“耶!”碧兒興奮地跳了起來。
連李威都忍不住嘴角揚起,笑容滿面,說道:“打賞,打賞。”
都說錯了話,這不是戲臺,或者起點,用打賞,應當用賜賞二字。但也不能賞賜太多,那一次賞賜武則天身邊的公公,內宮司則與掌藏的女官說話了。
李威先是不高興,還是碧兒解釋的。他調動金錢,與調動東宮官員兵將是一理,內宮向掌藏討要,外宮向司藏令討要。數量大,必須經過稽核。不過換一句話來說,他作為太子,吃的喝的用的,東宮全部俱備了,要錢做什麼?
李威鬱悶了很久,誰說要錢沒有作用,象這樣下去肯定不行的,必須除了碧兒外,還要有一些心腹,碧兒對自己這麼好,除了感恩,未免將來不是一個盼頭。可其他太監呢?
如果有錢賞賜,然後讓他們看到某些以後升遷的希望,那麼就會有一些人為自己賣命。
當然,這個不能急。
於是又說道:“賞一百匹絹。”
這個數目幾個女官應當不會羅嗦吧。
其實瞭解得越多,才知道自己這個太子根本不是自己原來想的那麼回事。除了名位,那肯定是天下老了第二的,論實權,恐怕還不如羽林軍一個將軍。難怪當年太子李承乾無聊地跑到城外,偷人家農民的牛,居然都將腿摔斷了。
“謝過太子,”御醫十分高興地拱手。李威這筆賞賜不多,主要是訊息傳開,皇上與皇后那邊的賞賜才是大頭。
訊息傳開,自東宮起,一直到長安,許多人都十分高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