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 頁)
“mén閥起於東漢,雖多出英傑,家教也好。可這些英傑的背後,卻是無數人力物力堆砌的。拋去這些風流人物外,兒臣遍看史書,看到的只是各個mén閥不顧朝廷存亡,豐收時避稅躲糧,災害時賤價糴田,於是天下百姓流離失所,國家無稅可徵,張角賊子,揭竿而起,漢朝立即崩解。然而自三國、兩晉、南北朝,一直到隋朝,越演越烈。隋唐大替更,一些mén閥也沒有躲過,滅亡或者漸漸沒落,但大多數mén閥依然存在,東漢時的景象又在開始。兒臣在關中時,就看到許多大戶在囤積居奇,或不顧朝廷再三的旨意,購買永業田。當然,不全是mén閥,也有庶族地主在做。不過兒臣卻在想,藐視朝廷,是不是謂不忠?重金婚嫁是不是不義?囤積居奇,賤價購地,是不是不仁?不顧國家興亡,可當真國家滅亡,對他們是好事?是不是不智?自標為天下名望所在,卻改頭換面,做下許多藏汙納垢之事,是不是不信?如此不忠不義不仁不智不信之輩,有何仰慕?”
這個攻擊有些火了,mén閥存在,是一個不好的腫瘤,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mén閥的禮教,或者出的人才,這些人才對唐朝的貢獻……但為了說服,只好將他們往泥裡踩了,並且父母對這些mén閥印象不是很好。
“說得好,”李治很欣慰,但對旁邊的太監說道:“太子此番言論,切不可傳揚出去。”
這隻能sī下里說說,解解悶氣,畢竟五姓七家,是天下仰望所在,傳出本o去,會掀起軒然大*。其實不但這時候很無奈,後世亦是很無奈,一些國家依然存在著類似的mén閥,那些民主的百姓知道對社會不公,可投票,偏偏喜歡將票投給他們,讓他們勝出,加劇這個不公的現象……
李威又說道:“再說,昔日劉邦乃是一個無賴xiǎo吏,可英雄不問出處,試問能以mén閥論漢高祖?楚王好細腰,天下多餓nv,mén閥輕賤下來,於國於民皆是利事,想要輕賤下來,利用武力,必然天下喧譁,只有一條,從皇室自己做起。皇室見到他們都自感汙穢,試問天下百姓誰人敢不敬重。比如二nv,出身不好,但僅是出身父皇,你可查查,就是在那個地方,二nv可做出什麼不好的事。這才是真正的兩朵出汙泥而不染的蓮huā,即使是mén閥nv子,又有幾個人能比之。不相信,將她們放在哪地方,試問有幾人不墜落的?再說,墜入那地步,何曾是她們所願?”
“弘兒,你說的不無道理,終是不大好,其實你父皇與本宮,對mén閥未必看得很重,東宮那個江碧兒,與那個上官婉兒,你父皇與本宮,都十分喜歡。可畢竟是隸籍,還是最不好的隸籍。若是普通臣子倒也罷了,可你是太子,未來的人君。”
“母后教訓得對,”連母親都這樣說了,讓他很是擔憂,可卻聽出另外的話音,現在大半母親還沒有做皇帝的想法。雖然不滿,也沒有真正動廢立自己的想法。不過兩個nv子……於是又說道:“她們並沒有什麼非份之想,只想進入東宮,服shì兒臣,那怕是一個婢nv,心願也了。以前她們名聲不惡,不作妃嬪,倒也不傷大雅。”
“怎會不傷大雅,”李治說了一句,但沒有慍怒。既然聽說了,肯定也打聽過,不管怎麼說,二nv的德cào,還是讓他敬重的。因此,與兒子jiāo談時第一句話就是唯有她們舉止最好。話音一轉,說道:“這個暫時不提,隨我出去看看雨。”
“是。”
其實雨有什麼好看的,可這個雨下得讓人欣慰,所以身體不大好,還是讓太監打著黃羅傘,走了出來。跨過幾座亭榭,來到一個xiǎo亭子邊,亭前一個荷huā池,裡面有一些荷huā正妖嬈地開放著。就著涼亭的石凳,李治坐了下來,聽著雨打著荷huā的聲音,轉過頭對武則天說道:“如果這場雨,提前三個月下多好?”
武則天替他披上一件披肩,身體骨不大好,秋雨下著,怕丈夫凍著了。看到這個舉動,李威漸漸明白過來,為什麼父親會放權,至少在對父親,母親用了心。又說道:“陛下,不要懊惱了,有的下比沒有的下好,各地奏摺已經傳來,從關中到河南河東,多數地區開始降雨,這是幸事。”
“是啊,”李治嘆息一聲,轉過頭來,對李威說道:“弘兒,你的詩作得尚可,就著這雨,這蓮huā作一首詩吧。”
這樣的詩好作,可是李威突然靈機一動,說道:“詩兒臣不作了,不過兒臣想到了一篇賦,念給父皇聽聽。”
“好啊,念來。”
“水陸草木之huā,可愛者甚蕃。晉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