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3/4 頁)
唐朝,將有可能是歷史上一個最好的朝代。”
朱敬則與魏知古皆不吭聲。
一干人到來,終於將皇莊幾個農夫驚動,來迎駕。也沒有幾個人,一半人不知到哪裡玩去了,人不在,這三四個人卻在睡大覺。
李威也看得差不多了,上來將腳洗了,穿上靴子,很隨和地找了一塊石頭坐下。都圍了過來,聽太子是如何將這塊地變廢為寶的。李威對皇莊幾個人說道:“這水裡的泥很féi。”
“喏,殿下,僕等還時常撈一些,放在地裡,改善地力。”
“僅這樣做是不夠的,其實利用好,這些淺淺的沼澤就是一塊寶地。孤在東宮,母后送了孤一筐新藕,這使孤想到了許多東西。比如水深的地域,可以種上藕,反正也是荒蕪了。每一年開挖的時候,未必能挖盡,第一年需些藕種,第二年連藕種都省了。”
開挖也是很麻煩的,現在又沒有水泵,只有一些水車,未必能將這三四百畝的沼澤地chōu幹,就是chōu幹了,洛陽的冬天會很冷的,又沒有什麼長統膠靴,人是如何下淤泥開挖,也會頭痛。但人多主意多,看到收成,必然辦法就來了。因此,李威直接略過不說。
繼續說道:“至於淺的地方,可以多種一些地粟,有可能地粟長勢沒有南方長勢好。不過不大緊,這是開一個頭,為其他地方做一個試範,就象孤在長安那片地裡種的高梁一樣。還有蔬卵(慈姑)、土芝(芋頭)。蔬卵孤在廣成澤見過,土芝孤自京兆到東都,還沒有看到,也可以試種一下,權當為南方做一個典範。至於菱角,是一個好東西,多半種不起來了。嗯,你們這裡的菰長勢不錯,也可以多種種,反正在水邊,空著也是空著。”
皇莊的一個農夫說道:“可是僕等不會種。”
“這個無妨,孤會從一些地方調來幾個會種的,至少見識過的人,協助你們,並且運來一些種苗。反正今年是來不及了,只是讓你們做一個準備。而且這僅是一個開始。”說到這裡,指了指水面說道:“可以多養一些魚。”
“養魚?”魏元忠等人吃驚地說。
現在魚是天然捕捉,也沒有人工有意識地養殖。而且魚苗如何nòng來,估計也會成問題,但這個群策群力,jiāo給大家想辦法了,不可能李威一一指導,再說,他只知道這些可以人工種植飼養,如何種法養法,知道得也不清楚。主要是一種思想,推廣開來,經驗能慢慢積累,慢慢豐富。
“是啊,養魚。”
提到魚,使他想起一件事。
唐朝正常飲食以牛羊為貴,豬ròu很不恥的,不過還是很以為貴,御史等人出行公幹不得食ròu。名臣馬周為御史巡視各州縣時,每食必進jī,於是xiǎo吏上書彈劾,李世民說道,我禁御史食ròu,恐各州縣勞費,食jī何妨?當然,這是開國之初,現在國家平穩過渡幾十年之久,奢侈之風漸盛,禁令漸松,不過御史等官員出行時,還不得公開吃牛羊ròu,以豬ròu招待就算不錯了。還有狗ròu,有人吃,可是價更賤,不待受歡迎,儘管全是“天然狗”。
許多官員正常以豆菜款待客人,新鮮蔬菜很少的,大多數是鹹菜,還有蒸豆,放一把鹽,豆子蒸爛了,又能當菜,又能當飯。另外就是魚,南方人吃得多,北方人吃得少。溝塘中魚兒很多的,當然,關中大旱,什麼都吃了,連樹皮也吃,況且魚類。不過還是有人吃,另外考慮到洛陽有全國之地的商賈,一些北方人看起來很噁心的魚類,洛陽三市上也有的出售。
有一次李威在北市上看到一條重達五斤重,也就是後世兩斤多重的鱔魚,起了食yù,讓shì衛購買下來,帶回東宮,結果將東宮膳食房的一群太監與宮nv嚇得嗷嗷大叫。讓狄仁傑狠狠說了一頓,說什麼人yù利其口,非惡,然擇物有序,此物狀如蛇虺,如若雀鳥有知,都不食之,人怎能食。驚嚇東宮諸僕事xiǎo,傳揚天下,天下百姓皆會嘲笑之。
結果呢,這條特大天然黃鱔沒有吃成,捱了一頓訓,只好放回洛水之中。不過正常的魚類,比如鯽魚、鯉魚、青魚,百姓還是進食的,只是很賤。
因此,李威又說道:“有的吃,比吃泥吃樹葉吃樹皮強。這些魚、菰、地粟、蓮藕、蔬卵、土芝,甚至南方的菱角,即可當菜,又可以當飯吃。這一處沼澤就是數百畝,經營得當,每年出產的會有幾萬斤各類食物,再加上魚,能養活多少人。不僅如此,各位可看到後面。”
後面是幾個山坡。
又說道:“在山坡上種上苜蓿,然後養些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