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以歸類為炮兵武器了,大阪戰役中德川軍使用的荷蘭炮,在歸類上也有稱之為大筒的。)
此時除了被燒光的密臺土堡,日軍殘餘主力約七千人龜縮在練光亭、七星、普通三座大土堡裡,其餘街巷裡亦有不少小土堡,日軍躲在裡面負隅頑抗。
明軍將各個土堡分割包圍,銃炮火箭連番攻打。戰事異常激烈。李如松在練光亭土堡對面建了隱蔽的指揮所,登高用千里鏡觀察敵情。
正是申未時分,天光還算是明亮,可是城內到處硝煙瀰漫,彷彿大霧天似的,透過千里鏡,李如松看到已方士兵的身影在煙火中時隱時現,時而衝鋒,時而臥倒還擊,有時又退了下來,練光亭土堡建了四道石牆,兩道已經被炮火轟塌,但是日軍伏在亂石後仍然不停的向外放箭,另兩道石牆和房頂上也是火光直閃,那是日軍的鐵炮隊在射擊。明軍屍體在通往練光亭的街上鋪了一地。總有一百六七十具之多,死傷慘重,可是仍然攻不上去。
看到這裡,李如松眉頭緊皺,回頭對楊元等人道:“總得想個法子攻進去,倭賊鐵炮兇猛,我軍火銃不是對手,既然大炮推不上來,難道不能學燒密臺那樣火攻麼。”
“這不行,密臺土堡被燒是因為我軍攻擊勇猛,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倉促逃進堡內,然後咱們逼近土堡堆了大量乾柴才給燒掉。可是這裡的倭賊事先有所防備,火力很猛。根本就衝不上去啊。”
聽了李如柏的話,李如松沉思不語,楊元見狀上前進言道:“大帥,倭賊在城裡修了這麼多巨大堅固的堡壘,又是困獸猶鬥,如果一昧強攻,恐怕我軍也要受到很大的損失。依我看倭人之志不在守城,而在於保命,如果咱們讓開一條通道,把他們逼出城去,然後沿途追殺,總比強攻堅堡要好的多吧。”
“不錯,孫子謀攻篇裡曾說道,善於用兵的將領,使敵人屈服卻並不依靠殘酷的戰鬥,奪取敵人的城池也不仰仗攻堅戰,必以全策爭於天下,楊將軍所說暗合古理,果然妙計!”
李如松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其實他的心裡也是這樣考慮的,這時看到部下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當下更無猶疑,道:“來人,按我的意思,給倭將小西行長寫封信送去,就說我要的是城,不是他們的命,放他們一條生路,走不走自己看著辦。”
有主簿上前,攤開紙筆馬上將書信寫好,然後派出敢死朝鮮兵,打著白旗,要求雙方暫時休戰,將信送到練光亭小西行長手裡。
“以我兵力,足以一舉將爾殲滅,然吾不忍盡殺人命,姑為退舍,開你生路,望閣下儘快讓城別走,成我功業,全爾士卒性命,時機稍縱即逝,若再猶疑,定當起大軍攻城,屆時玉石俱焚,悔之晚矣,切切。大明備倭總兵官李如松諭。”
軍使將書信用朝語念出來,小西行長聽罷心中躊躇,思忖這怎麼可能呢?難道大明軍真的打算放我們走嗎?這絕對不可能呀,這肯定是個陰謀,把我們騙出堅堡,然後設圍殲滅!中華人的狡猾,已經讓我吃盡苦頭了,可是不走呢,就這樣死守在堡裡嗎?這樣又能堅持多久,無非是多殺傷一些敵人,最後拼個同歸於盡罷了,於事無補。
小西行長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掃視一眼身邊眾武士,見不少人帶傷,或坐或靠,強忍痛楚,不帶傷的也大多神情疲憊,灰頭土臉,這樣的狀態,又怎麼能應付明軍持續不斷的強攻呢。
雖然小西行長明知李如松不可能真的發善心,但還是咬牙決定賭一次,於是對來使道:“回赴你家將軍,就說我等情願退軍,交出城池,換我們的性命。如果大明國還是禮儀之邦,講究信譽的天朝上國,就應當說到做到,真心放我們走,不要從後派軍追殺,我將從蘆門撤兵,南渡大同江。”這朝鮮兵記下了他的話,轉身出堡,迴歸本陣。
聽完軍使回報,李如松哈哈一笑,回顧左右道:“這個倭將還挺有些學問,知道我天朝是上邦大國,想用話來壓我,難道我就真聽了他不成?”眾將一齊大笑,卻見李如松臉色刷的又沉了下去,大夥愕然,連忙收嘴,不知為何。
見眾將默默無聲,李如鬆開口又道:“雖然兵家之術,講究詭道,但是既然倭子這樣推崇我中華文明,倒也不可讓他小看了,也罷,本帥就從其所願,不派兵追殺便是。”“怎麼,大帥真的要放倭賊走?”楊元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正是!”李如松沉聲道:“派人去告訴柳大人和李溢將軍,要他們朝鮮兵讓開平壤南門,等倭人透過時,不許追擊,咱們的人,也不追他。”“可是……”楊元等人都怔住了,面面相覷,以為李如松是在開玩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