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15。列寧
公元1870~公元1924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是俄國建立共產主義制度的主要政治領袖。今天他的筆名列寧最為人們所熟悉。列寧是卡爾·馬克思的忠實信徒,他的政策只是在馬克思本人的提示下創立的。由於列寧,各種不同的共產主義迅速傳入世界許多地區,他肯定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列寧於1870年出生在俄國辛比爾斯克市(為了紀念他,現在稱為烏里揚諾夫斯克)。他的父親是一位忠實的政府官吏。但是他的哥哥亞歷山大是一個年青的激進分子,因參與一次謀刺沙皇而被處死刑。二十歲時列寧自己已經成為一位熱情的馬克思主義者。1895年12月列寧由於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坐了十四個月的監獄,隨後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在西伯利亞的三年中(這三年對他來說似乎並不是特別不愉快),他與一位革命同志結成終生伴侶,寫出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池在西伯利亞的刑期於1900年2月結束,幾個月後他動身到西歐去旅行。之後他作為職業的革命家,在那裡度過了十七個春秋。當他所加入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成兩派時,他成為其中較大的派別──布林什維克的領袖。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列寧提供了偉大的轉機。戰爭對俄國來說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是一場大災難,使人們對整個沙皇制度極為不滿。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俄國一時好象可以實行一種民主政體。列寧得悉沙皇垮臺,立即返回俄國,歸國後,他敏銳地察覺到民主黨雖然已經建立了一個臨時政府,但並非大權在握;共產黨雖然數目不多,但此時卻是奪取政權的良機。因此他號召布林什維克立即組織推翻臨時政府,用一個共產主義政府來取而代之。在7月舉行了一次起義,但未成功,列寧被迫轉入地下。1917年11月又舉行了第二次起義,獲得成功,列寧成為國家的新首腦。
作為政府領導人,列寧雖然殘酷無情,但卻頗講實際。起初他竭力爭取迅速實行一種不妥協的完全社會主義化的經濟體制。當這種體制未取得預期結果時,列寧採取了靈活的態度,改變了自己原來的主張,建立了一種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合二為一的經濟體制,這種體制在蘇聯持續實行了幾年。
1922年5月,列寧患了嚴重的中風,從此時直到1924年去世,他幾乎完全處於癱瘓狀態。他去世後,對他的遺體作了認真的防腐儲存處理,自從那時以來一直安放在莫斯科紅星廣場上的一座宏偉的陵墓裡供人瞻仰。
列寧的重要性主要在於他用實際行動在俄國建立了共產主義政府。他接受了卡爾,馬克思的思想並將其付諸於現實的政治實踐。自從1917年11月以來,共產王義勢力在全世界不斷擴充套件,到今天差不多有佔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共產主義制度下。
雖然列寧的重要性主要在於他是一位務實的政治領袖,但是他的著作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列於的思想與馬克思的思想在實際上並不矛盾,但是在著重點上確實有明顯的變化。他不斷地強調實行暴力的必要性:一個典型的引語是“在歷史上,不採取暴力就沒有哪一個階級鬥爭的問題曾經得到過解決”。馬克思只是偶爾提到無產階級專政,列寧幾乎被這個問題磁石般地吸引住了,例如:“無產階級專政不是別的而是用武裝建立起來的政權,它不受任何限制──不受法律限制,絕對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
列寧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實際上遠比他的經濟政策重要。蘇聯政府最顯著的特點並不是他的經濟政策(在許多其他國家也有社會主義政府)而是它的無限期維持政權的手段。自從列寧之日起,無論在世界上什麼地方的共產主義政府,一旦牢固地建立起來,就沒有哪一個被推翻過。透過牢固地控制國內的一切權力機構──輿論界、銀行、教會和工會等──共產主義政府看來已經消除了被從內部推翻的可能性。這種鐵的制度也許存在有懈可擊之處,即使如此,人們還尚未發現。
共產主義雖然是一場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運動。但是很難看出這場運動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列寧還是馬克思。我斷定馬克思是兩者中較有影響的人物,因為他是列寧的前輩,對列寧有影響;但是可以證明列寧的務實的政治能力是在俄國建立共產主義的更關鍵的因素。若不是列寧,共產黨可能還要等上幾年才有機會奪取政權,若是遇到組織更為有素的敵對勢力,也許不會成功。在判斷列寧的影響時,人們應當考慮到他統治的時期相當短暫。此外,在蘇聯建立極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