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國共和黨人的忿恨──他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對法國革命理想的徹底背叛──但是拿破崙所面臨的唯一嚴重的困難卻是來自對外戰爭。
1802年拿破崙在亞眠與英國簽訂了一項和平條約,目的是使法國在歷經十多年連綿的戰爭後有個喘息之機。但是翌年和平條約就被撕毀,法國與英國及其同盟國之間發生了一系列長期的戰爭。雖然拿破崙的軍隊在陸地上不斷地贏得勝利,但是不打敗英國的海軍就無法征服英國。1805年拿破崙時運不濟,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中,英國海軍勢如破竹,取得了徹底勝利,此後英國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雖然拿破崙僅在特拉法加海角戰六週後大破奧俄聯軍,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補償他那海軍的重大慘敗。
1808年拿破崙愚蠢地使法國捲入了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場長期而無目的的戰爭,使法軍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崙鑄成的致命大錯是他的徵俄之戰。1807年拿破崙會見俄國沙皇,簽訂了提爾西特協議,發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誼。但是這種聯盟卻逐漸出現了惡性分裂,1812年拿破崙率大軍入侵俄國。
戰爭的結局為人所共知。俄國部隊在一般情況下避免與拿破崙進行對陣戰。於是他得以迅速出擊,到九月份就已經佔領了莫斯科。但是俄國人點然起漫天大火,幾乎使全城化為灰燼。拿破崙在莫斯科等待五個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為泡影,於是終於決定撤軍,然而為時已晚。俄國的軍隊以逸待勞,俄國的冬天殘酷無情,法軍供給短缺,這一切立刻使法國士兵心驚膽顫,亂作一團,相互踐踏,結果能活著逃命者還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歐洲國家如奧地利和普魯士都認識到現在是他們擺脫法國統治的妙時良機。他們共同會師攻打拿破崙。1813年拿破崙在來比錫戰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失敗。翌年他宣告辭職,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
1815年他從厄爾巴島逃回法國,在法國他頗受歡迎,復辟成功。其他歐洲列強立即宣戰,他復辟一百天後就在滑鐵盧遭到了最終的失敗。滑鐵盧之戰後拿破崙被英國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小島──聖赫勒拿島上,於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裡死去。
拿破崙的戎馬生涯矛盾重重,變化莫測。他在戰術上的指揮天才令人拍手叫絕,如果僅從這方面來判斷,也許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時空的最偉大的將軍。但是從重大的戰略上來看,他卻易於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動性錯誤,如對埃及和俄國的入侵。拿破崙的戰略錯誤非常嚴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將軍。這一評價有失公允嗎?我認為不是的。毫無疑問,評價一位將軍是否偉大的一個標準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評價象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這樣最偉大的將軍就不會引起爭論,因為他們的軍隊從未打過敗仗。拿破崙最終被打敗了,因而他在國外征服的領土也如漫天浮雲,隨風飄散。1815年他最終失敗後,法國佔據的領土比1789年革命爆發時還要少些。
毫無疑問,拿破崙是個極端利己主義者。人們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並論,但是兩者之間有著極其重要的區別。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發作,而拿破崙則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機會主義者,他對悚人聽聞的大屠殺沒有特別的興趣。拿破崙的統治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都不能和納粹集中營相比。
拿破崙名聲顯赫,人們容易過高地估計他的影響。他在短期內的影響確實很大,比亞歷山大大帝也許還要大,雖然遠不如希特勒(據估計在拿破崙戰爭中死亡的法國土兵將近50萬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德國人有800萬名)。無論如何,拿破崙的活動在數目上和對其同代人生活的影響都遠不如希特勒。
從長期影響來看,拿破崙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亞歷山大。拿破崙在法國進行了廣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國人口還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實地看待這樣的政治改革。從對法國個人生活的影響來看,他的改革遠遠不如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發生的規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據說拿破崙時代為鞏固法國革命時期的成果和確保法國資產階級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時機。因此在1815年法國君主制度最終復辟時,這些變化已經如此深入人心,恢復舊制度的社會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變化是發生在拿破崙之前,1799年拿破崙開始執政時要回到原來狀態看來就已經為時過晚了。儘管拿破崙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還是為在全歐洲傳播法國革命的理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