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歷史不能複製,真相究竟如何,從紛繁複雜的文字記錄中,我們難以得知內森究竟是如何獲得這足以改變英國資本格局的戰況。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在倫敦的內森先別人一步得知了英軍勝利的訊息,大抄大幅縮水的英國債券的底。
僅僅憑藉滑鐵盧這一戰役,內森不但控制了英國公債的價格,還牢牢控制了英格蘭銀行。內森像一把尖刀,直接插到英國的心臟,以至於內森如此趾高氣揚,“我不在乎什麼樣的英格蘭傀儡被放在王位上來統治這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這個人就是我!”
把拿破崙釘上恥辱柱的滑鐵盧竟成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凱旋門,這個在外人看來深不可測的家族,輕輕轉動財富的密碼,就牢牢控制了英國政府的經濟命脈,而財富的密碼就是讓世人深惡痛絕的戰爭。
四面觸角的金融帝國
1815年,戰敗後的拿破崙恍然大悟,他成了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代表的金融家的棋子,“當一個政府依賴銀行家的金錢時,掌握著局勢的便是銀行家,而不是政府的領導人,因為給錢的手始終高於拿錢的手。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胃口被戰爭撐得越來越大,他們不僅要把羅氏的旌旗插在德國、倫敦的領地,他們還想把整個歐洲都納入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勢力範圍,他們的目標是用神聖的金權代替神聖的君權。
在《聖經》中有“一碗紅豆湯換長子權”的故事。按照古代法律,只有長子才有權繼承家中的全部財產,而其他兒子只能雙手空空。有一戶人家,次子雅各熬了味道鮮美的紅豆湯,長子以掃又渴又餓,想喝一碗紅豆湯。雅各提出以長子權作為交換。以掃爽快答應,“人都要餓死了,長子權抵不過美味的紅豆湯,你拿去好了。”雅各僅用一碗紅豆湯就換得了以掃的繼承權和財產,事後以掃後悔不迭,但為時已晚。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資本遊戲中,以“一碗紅豆湯換長子權”的事件屢見不鮮。
在歐洲的政治中心維也納,梅耶的次子所羅門憑藉“措辭考究、巧於恭維”,很快混入了維也納的上層社會,並與奧地利外交部長梅特涅相交甚好。在所羅門的金融大業裡,梅特涅扮演了威廉王子的角色,藉助梅特涅這把利劍,所羅門很快攻破了羅馬帝國王室——哈布斯堡王朝的警戒。野心勃勃的梅特涅為了提高奧地利的霸主地位,打著“保衛和平”的幌子四處征戰,而這是要以巨大的軍費支出為代價的,它使得原本衰弱的奧地利雪上加霜。於是,所羅門的銀行就成了梅特涅的保險箱,奧地利王室從所羅門的銀行獲得了大筆貸款。
同內森異曲同工,所羅門逐漸成為奧地利王室最大的債權人,並先後收購了維克聯合礦業公司和奧地利…匈牙利冶煉公司等舉足輕重的公司。到1848年,奧地利的財權已完全落入了所羅門手中。與內森的雷霆之勢相比,所羅門在奧地利的資本侵略戰是漸進式的,而梅特涅和奧地利王室如同溫水慢煮的青蛙,在所羅門送出的紅豆湯裡優哉遊哉,並在不知不覺中賣出了自己的部分“長子權”。
滑鐵盧戰役後,法國雖是戰敗國,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法國只是經濟凋敝與喪失部分領土,還不到一蹶不振的地步。在梅耶的小兒子詹姆斯看來,戰敗的法國仍是一塊令人垂涎欲滴的肥肉。
拿破崙執政期間,詹姆斯就在巴黎建立了羅斯柴爾德巴黎銀行,為西班牙革命提供資助軍費。法國戰敗後,執政者路易十八亟須大批貸款以恢復元氣,但名聲大噪的詹姆斯並不在路易十八列出的金融家之列。
詹姆斯為此憤憤不平,財大氣粗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早已遠離“梅耶挖空心思用古幣‘獻媚’威廉王子”的時代,決心要給法國貴族一點顏色看看。
1818年11月5日,法國公債的穩健曲線陡然下滑,其他債券也受到牽連開始走低。法國公債莫名其妙的下跌讓投資者一頭霧水,法國政府心存僥倖,認為這只是資本市場的自然變動。然而,陰霾越來越厚,法國公債跌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一個飽受戰爭之苦的國家往往是流言滋生的溫床,“拿破崙要復出了”、“路易十八要垮臺了”、“新的戰爭就要開始了”等流言層出不窮,使得尚未走出戰爭陰霾的法國人心惶惶。法國政府不知所措,他們一方面擔心眾口鑠金,流言會將法國人民剛剛恢復的信心擊打得支離破碎;另一方面,擔心債券繼續下滑會削弱政府的融資能力,政府的財政會風雨飄搖。
束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