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死去的謝朝恩總兵功第三,請朝廷善加撫卹。
以身犯險,負責誘敵的衛州鎮總兵李廷楊功第四,衛州鎮折損超過六百餘人,可見戰鬥之苦。
其他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楚劍功等人,皆有功。
奏摺的最後,伊里布表示,自己能夠參與這場大捷,深為榮幸,但自己不知兵法,又掛念著皇上。請皇上早日調自己去京城聽用。
浙江巡撫烏爾恭額的奏摺與此大同小異,不過伊里布的功勞為第一,而他烏爾恭額這個“罪臣”終於光復定海,雖然不能贖自己的罪,但希望皇上能稍減怒氣。
福建提督餘步雲的奏摺,則是把伊里布和烏爾恭額的功勞放在前兩位,然後盛讚諸位總兵大人的忠勇。
三人的奏摺,都在定海縣衙內公佈開來,從總督大人到七品主事楚劍功,都在謙虛的談論著浙東大捷。
陸達在一旁暗暗冷笑,楚劍功見狀,把他拉到一旁,笑著問:“怎麼了,榜眼。”
“沒什麼。我是京營出身,這等作態,我見得多了。”
“榜眼,這種虛功,沒什麼好計較的。這次繳獲了一千支滑膛槍,全部歸了我們朱雀軍,這才是實惠。”
陸達仍是有些憤懣,楚劍功一笑,不再勸解他。
陸達啊陸達,你很快就會覺得朱雀軍是你唯一的容身之處了,你這種京營出身的欽點武榜眼都如此,朱雀軍的那些士兵,還用說麼?他們除了和朱雀軍一體,還有什麼別的出路呢?
紅票、收藏
40 裕謙
10月2日
因為怕英夷復來,朱雀軍不回廣東,而是回到鎮江休整。楚劍功得了伊里布的許可,安排八百里加急,將英軍南下廣東的訊息送給廣州,同時又寫了一封私信給了李穎修。
此次大戰,謝朝恩的狼山鎮傷亡最重,全鎮而沒,連總兵都陣亡了,調金華副將朱貴續任總兵。其餘四鎮,李廷楊的衛州鎮折損兩百餘人,被俘的六百多人已被英軍放回,葛雲飛改授新的定海鎮總兵,接替中炮身死的張朝發。他的浙江水勇也和原來的定海鎮殘兵合鎮,加起來有一千五六百人。其他處州、壽春兩鎮,也有上百人的折損。
而朱雀軍損失最巨,第一次大寶山伏擊戰近三十人陣亡,五十人受傷,長溪嶺伏擊戰陣亡和重傷不治的大約三百人,兩百人輕傷。9月十六日的第二次大寶山伏擊戰又有近百人陣亡。現在朱雀軍除了留在廣東的一個營,在鎮江的只有整整1000官兵。
按伊里布的命令,江南各鎮就地補兵。楚劍功也抓住機會,在江蘇招募一千五百新兵,陸達坐守鎮江,張興培到江寧,樂楚明到吳淞,楚劍功去蘇州,設了四個招兵點。按楚劍功的吩咐,保甲戶籍一概不管,只要不是官府正在通緝人犯的就行。招兵就看三條:身體健康,智力正常(識字更好),自願報名。
十月二日,楚劍功到蘇州的第三天,便去拜訪江蘇巡撫裕謙。
裕謙見著楚劍功甚是高興,“楚主事,朱雀軍驍勇善戰,威名遠播,本院(巡撫稱院)在蘇州也早有聽聞,前幾日看了軍報,稱慕不已,恨不得相見,昨日見了主事你的拜帖,終能見英雄一面。主事少年英武,名不虛傳。”
“院臺您謬讚了。”
“楚主事到蘇州有何公幹?還是戰時小憩休整身心?還住在驛館嗎?不如我調個園子給你住下?”
“哎——千萬別,我只是個七品文官,住到園子裡,逾制,要殺頭的。再說,我只是打了幾仗,小勝而已,當不起啊。我到蘇州,只是奉了伊里布中堂的命令,招募些新兵。過幾日就回鎮江。大人費心了。”
“也好,楚主事勤勞兵事,裕謙不敢阻攔。我這蘇州子弟,暢曉義理的忠勇少年倒有不少,楚主事倒可盡數招去。”
“謝院臺。”
“楚主事,你是讀書人,我聽說,你是林則徐林大人的門生?”
“繆傳了,林大人在湖北時,常到家嚴的學館走動,與家嚴交好,對學生也高看一眼,但並未列入門牆。”
“令尊想來定是大儒了。不知治的哪家訓詁?道光九年的時候,我也曾做過武昌知府,說不定還見過令尊。”
“院臺見笑,家嚴只是一無名儒師,沒有什麼著作。”
“不礙事,令尊有子若此,定當欣慰。”
“謝院臺誇獎。”
“唉。”裕謙突然嘆了口氣,“忠勤報國之士,盡在民間,達官貴人,卻畏敵如虎。”
“院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