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裡,要知道怎麼上坡下坡。養狗,要知道怎麼用狗,夜裡還要防止豹子把狗吃了。上學,怎麼就能跑二十里路早到學校。遇到大水過河時,你要會挑水淺水緩的地方,要不隨時會被沖走淹死。幫父母幹活,怎麼能幹得快乾得好還有時間寫作業。 馬俊仁說:這些你不琢磨,就活不出來。 作者這時又提到馬俊仁剛才講的,如何研究一個玉米麵餅子頂兩個吃的反營養學。 馬俊仁往下的回答大概會令一些讀者唏噓一番。 三 馬俊仁說小時候又上學又幹活,上學幹活都要爬山越嶺地走路。那時候生活比不上現在,經常有吃不飽的時候。餓了,就琢磨一個玉米麵餅子怎麼能頂兩個吃。 他發現,第一,慢吃和快吃不一樣。慢慢地一口一口吃,當下好像吃著點東西,但隨後餓得快。快吃,當下狼吞虎嚥地沒吃出一個飽來,但是,餓得倒慢一點。他那時候小,不懂那麼多,大了才懂道理很簡單,細嚼慢嚥消化得快,狼吞虎嚥玉米麵餅子到胃裡就要多消化一會兒。他又琢磨冷吃熱吃的差別。一個玉米麵餅子,熱吃,不禁嚼,三下兩下就到了肚裡,吃得快,餓得也快。冷吃玉米麵餅子,硬邦邦吃得有感覺,不僅吃得慢,餓得也不快。要是冷吃再快吃,那大概就最頂時間。 作者聽到這裡,不用馬俊仁說明,也大概想到了熱食比冷食易消化,冷冰冰的食物到了胃裡,光暖它可能就要費點事兒。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大山裡的孫悟空(4)
馬俊仁那時十來歲,想不到消化功能這些道理,就是琢磨一個玉米麵餅子怎麼吃下去多頂時間少捱餓。他說,他總結的第三點就是吃玉米麵餅子怎麼喝水。俗話說得好,湯飽湯飽,吃幹有多少?吃了乾糧,還要喝湯,在家就是喝粥,去學校就是喝水。先喝水後吃餅子,還是先吃餅子後喝水,他發現頂餓的時間也不一樣。根據他的記憶,小時候的經驗是先喝水後吃玉米麵餅子,當時飽一點,隨後餓勁兒也來得慢一點。他又琢磨一邊吃玉米麵餅子一邊喝水頂餓不頂餓,具體已經記不大清楚了。馬俊仁說,他最後總結的方法是,先喝一半水,墊一墊餓勁兒,再吃玉米麵餅子,然後再喝水,這樣水喝得最多,肚子撐得最飽,餓也來得最慢。 作者說:真難為你小時候還要琢磨一個玉米麵餅子的吃法。 馬俊仁慨嘆了一聲,說出一個人來。 這個人叫常連昌,是他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的班主任老師。這個男老師和他五年級之後的另一位男老師,在馬俊仁一生的成長中起過相當關鍵的作用。 馬俊仁那時離學校遠,中午帶飯在學校吃。照理可以就著學校的火,熱一熱玉米麵餅子。但是,他不熱,冷吃耐餓。那天,他正縮在一邊掰著吃冷玉米麵餅子,一個人挺高大地站在他面前問:為什麼不熱著吃?這個在少年馬俊仁眼裡高大的人物正是班主任常連昌老師。馬俊仁沒說理由,也說不出理由。老師又問了兩句,他不過是嘟囔了嘟囔。老師卻心明眼亮問了一句:為的怕捱餓?馬俊仁沒想到老師能看穿他的心理,不知說什麼好。老師卻轉身走了,過了一會兒又來了,把一個玉米麵餅子放到他飯盒裡。他死活不要。老師說,以後給你要不要說以後,今天老師說了給你,你就要聽話拿著。常連昌老師又說:吃冷飯喝冷水,以後腸胃要搞壞的。說著轉身走了。 馬俊仁說到這裡,聲音稍有些喑啞。他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是難得落淚的人。小時候赤腳上山採藥,被木刺扎穿了腳心,疼得抱著腳滿坡滾都沒有落過淚。可這會兒拿著常連昌老師的玉米麵餅子,一邊落淚一邊吃。他是就著自己的眼淚吃完了這個餅子。 說著,他到裡間屋擤了一下鼻子才出來。 馬俊仁坐下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認為應該把最一流的人才放在教師崗位,教師給人的印象太深了。隨後他說,常連昌老師寫一手好字,教課教得好,講話辦事組織能力強,對學生要求比較嚴,考試要爭第一,勞動活動都得往前邊爭取。 多少年了,現在眼前還能看見老師當時的樣子。 那天,馬俊仁放學把地掃完了,拿上包袱皮裹上書本,往腰間一系就往家裡跑。他那時不用書包,書包貴,背在身上也礙跑路,上學都是拿一塊包袱皮將書本和玉米麵餅子一裹系在腰上。不知道為什麼那天他覺得渾身暖烘烘的都是勁兒,一二十里地一溜煙兒就跑完了。一支金龍鋼筆用繩子拴著筆帽吊在脖子上,到家筆桿掉了,只剩下筆帽也不知道。記得媽媽為此專門給他織了個筆套,免得再把筆跑掉。 常連昌老師那時就是馬俊仁羨慕崇拜的榜樣,恨不得寫字、說話、辦事、組織能力強,樣樣都學常老師的。常老師讓他們上體育課爬山,他一定爭先恐後,再累再腿軟,也要咬牙往上猛爬爭第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