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響亮的耳光(第1/2 頁)
(全文閱讀)
一開始,勞力還安排市委副秘書長唐雪松作為總牽頭人,跟俄方聯絡過問專案建設情況,但後面俄方一拖再拖,他見專案基本要黃,無奈之下,也就不再提這茬。
當然,這個時候,勞力就任安北市委書記,已經掌控起全市的局面,這個專案已經失去了當初應有的價值和使命,上固然好,但因為投資商的原因上不了,那也無妨,無關大局。
這是勞力的真實心態。
但滕銘瑄不知怎麼就關注起這個專案來,駱志遠心頭一動,就停下腳步,開始慢慢跟滕銘瑄講這個專案的由來經過以及後來為什麼暫停了。
當然,他“依據”的是俄方給安北市政府出具的強調的理由——俄方因為資金緊張,暫停建設,等時機成熟,立即恢復上馬。大概就是這麼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滕銘瑄聽了,神色不變:“小駱同志,既然你當初是這個專案的牽頭介紹人,我看,你抽空跟俄國人再聯絡溝通一下,看看這個專案重新上馬有沒有可能,這個專案不錯,投資不小,對咱們市裡的工業佈局調整具有重要的價值,半路夭折了太可惜。”
“同時,這個專案始終是建在高新區,對高新區將來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你上上心,抓緊辦辦這事。先去跟俄國人聯絡,不管什麼結果,都抓緊跟市裡彙報。甚至,你可以直接跟我彙報。”
滕銘瑄揮了揮手,向駱志遠投過深邃清朗的一瞥。
駱志遠心領神會,連連點頭稱是,答應下來。
離開了市長滕銘瑄的辦公室,駱志遠心情舒暢,頓覺豁然開朗。
如果能獲得滕銘瑄的支援,他重返安北開啟局面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駱志遠前腳剛走,副市長林明仁就敲門走進了滕銘瑄的辦公室。
“滕市長,剛才駱志遠跟我彙報了高新區的情況,我考慮了一下,覺得有必要向您和勞書記請示一下,既然高新區被批准組建,現在懸空在那裡也不妥,是不是加快籌建運轉的步伐?”林明仁笑著。
滕銘瑄很爽快地回答:“老林,我也是這個意思。這樣吧,你安排一下,讓高新區的同志抓緊打一個書面報告上來,過兩天的常委會上,你提提,我來敲敲邊鼓,看看勞書記是什麼意思!”
滕銘瑄竟然這麼爽快,林明仁有些意外。因為前兩天,他跟滕銘瑄提出這事的時候,滕銘瑄還狠避諱這個話題,沒有任何表態。可時隔不久,滕銘瑄的態度就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這有些令人往深裡琢磨的味道啊。
“好,滕市長,我馬上安排駱志遠打報告,就是不知道勞書記……”林明仁試探著問了一句。
滕銘瑄笑了,朗聲道:“老林,高新區的組建是勞書記任市長時作出的重大決策,親自抓的事情,他還能不支援?再說了,現在的局面是隻能往前走,沒有任何退路。總不能高新區建了個空殼,擺在那裡讓人看著?不會的。”
“當然了,我私下裡會跟勞書記先溝通一下,徵求一下勞書記的意見。”
林明仁這才放心地點點頭。
他雖然是市委常委,但畢竟只是一個新來的副市長,他固然想要乾點事,但卻不可能也不敢跟市裡一把手擰著幹——具體到高新區的事情上,如果沒有勞力的點頭,一切都是白搭。但滕銘瑄就不一樣了,他是市長,勞力多少要給市長一個面子,倘若滕銘瑄願意跟勞力溝通,那應該沒有問題。
第二天上午。
馬德山率高新區籌建辦的全體人員,租了兩輛車開始往鵬程鎮搬家。其實車輛也不是租的,而是康橋集團支援的,只是對外宣稱是租的。
搬完家安頓下,見這棟小樓不但是裝修好的新樓,而且連內部的辦公傢俱都是康橋集團緊急配置的“新傢伙”,還有馬上就要接通的、正在除錯的取暖鍋爐,馬德山幾個人心裡笑開了花。
這種辦公條件,就是市直機關也很難比了。
由此可見,駱志遠這個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的能量。
駱志遠就做了這麼一件事,就讓現有高新區的工作人員死心塌地,樹立起了個人的威信。
馬德山指揮著兩個年輕人在門口掛著“高新區管委會和高新區黨工委”的兩塊牌子,完了又燃放了兩掛鞭炮,算是昭示著高新區機構正式宣告成立。
這個地兒,距離鵬程鎮政府不足一百米。這邊噼裡啪啦的放鞭炮掛牌子,動靜不小,自然就驚動了鎮裡那邊。鵬程鎮鎮長黃秀蘭臉色古怪地走進鎮委書記高斯愷的辦公室,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