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一根繩上的兩隻螞蚱(第1/2 頁)
市委書記鄧寧臨走了,走得這麼急,高升為省委常委、秘書長,這是最近十年以來安北市出的最大的一個省級領導幹部了。
前前任,原市委書記、高欣慶的父親高莊實當時越過副部級的呼聲很高,傳聞也多,但最終高莊實卻沒有達成目的,在市委書記的崗位上幹滿了兩屆十年,然後退了下來。當然,高莊實也可以選擇去省一級的政協或者人大機關去過渡一下再退,但他選擇了原地退,堅決全退,不留任何職務的退。
高莊實當年的事情因為時過境遷,已經很難再評判。而高莊實這個當事人也就此緘默不語,連女兒高欣慶都不敢多問,外人就更不得而知了。
而之後的市委書記侯森臨也有機會。但後來爆發了侯森臨貪腐大案,他被時任省紀委副書記的鄧寧臨拉下馬,半路翻盤。而因為侯森臨案發,安北市被牽連上的官員成串,而安北市也因此在省裡臭了名聲。
直至鄧寧臨臨危受命,這幾年來,才慢慢扭轉了過來。
鄧寧臨的升遷其實在意料之中。因為無論是資歷還是政績官聲能力,鄧寧臨在省裡的廳級幹部中都名列前茅。而當時他從省紀委常務副書記的崗位上平調任安北市委書記,本就是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
但無論如何,安北市出了大官了——這個訊息震動全市,坊間議論紛紛,成為最大的熱點新聞。
同時,鄧寧臨的心腹、原市委副秘書長安知儒調任安北區區長,市經貿委主任何縣臨改任高新區一把手,安北市的後起之秀、官場新星、民興縣鵬程鎮黨委書記駱志遠升任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和管委會副主任,這一系列縣處級幹部的提拔、調整的訊息,也在市裡傳開,引起了不小的波動。
作為京城駱家和謝家的“委託人”和駱志遠的“監護人”,鄧寧臨在調離之前,本該將此“重任”移交給新任的市委書記勞力,但鄧寧臨卻沒有這樣做。
倒也不是鄧寧臨故意使壞,而是駱志遠本人的堅決反對。開完幹部任命大會,鄧寧臨一邊讓人收拾自己的行裝準備赴省城上任,一邊秘密找駱志遠談話。提起這茬,駱志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的態度非常誠摯和懇切,表示他留在安北工作本就是為了歷練,沒有必要被人“護著”。出於尊重他的想法,鄧寧臨也就沒有勉強,只是暗示他今後有事要在第一時間給自己打電話,鄧寧臨雖然不在安北市了,但人在省委高位,說出來的話還是有些影響力的。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鄧寧臨有事給勞力打個電話過來,勞力就算是心裡不舒服、不滿意,也絕不能不給鄧寧臨面子。而反過來說,鄧寧臨如果想給勞力“使絆子”,有的是機會和手段,畢竟他在這個位置上。
這是一個不足為道的小插曲,駱志遠這時並沒有意識到,鄧寧臨的離任對自己的影響超乎他想象中的大。
第二天也就是1993年的8月21日。
霍爾金娜的醫藥專案正式落地,俄商獨資——安北西伯利亞遠東製藥有限公司正式宣佈註冊成立,前期的手續早已跑好,只待俄方的資金注入到位和管理人員到位,新公司就可以開始運轉,而由新公司作為醫藥專案的投資、管理主體,對外招標引進建設工程單位,大體就是這麼一個程式。
專案就是這樣,一般是投資商是發包人,而中標單位是承包人,投資與建設是分離的。況且,霍爾金娜的西伯利亞集團也不可能真正組織工程隊伍萬里迢迢來華夏搞土建和基建,只能委託安北市本地的建築工程商來幹。
專案的事情已經全部移交給市政府為此專門設立的臨時機構——安北市政府專案辦來進行總協調總牽頭,專案辦的負責人由唐雪松兼任,直接對勞力負責。
這是勞力的安排。
很顯然,勞力成為市委書記,唐雪松用不了幾天就要改任市委副秘書長兼市委辦主任,而相應地,這個專案辦也就順理成章地掛靠在市委辦下面,還是由唐雪松在勞力的領導下掌控。
對於這個專案,無論是民興縣還是鵬程鎮,都插不上手。而新成立的高新區就更不用說了,勞力不會放權,駱志遠和何縣臨也就無可奈何。
何縣臨曾經想要爭取到這個專案的管理權和排程權,因為專案建設放在高新區的範圍之內。可他的話剛出口,就被勞力一句話給頂了回去,何縣臨哪裡敢跟勞力爭辯什麼,只好將一肚子的話嚥了回去。
上午,駱志遠和何縣臨乘一輛車趕赴高新區黨政機關的辦公所在地。
有必要在這裡再次解釋一下安北市高新區的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