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國遊說之士的傳統,精於審時度勢,長於權變遊說,呼風喚雨於秦末漢初。
秦帝國的北部軍,就是征伐匈奴、負責整個帝國北部邊防的軍隊。秦始皇帝三十二年,始皇帝派遣大將蒙恬統領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奪取了匈奴在河套地區的肥美牧地,設定九原郡,移民屯田,連線秦國、趙國、燕國長城,修築要塞直道,在上郡設定北部軍總部,統一部署帝國的北部邊防。秦帝國統一天下以後,秦軍的戰略主力有三支,其一為關中地區的京師軍,其二為南越地區的南部軍,再就是這支北部軍了。北部軍的任務主要有兩項:一是負責帝國的北部邊防,防備被擊退到蒙古高原的匈奴騎兵捲土重來;二是作為首都地區的北部屏障,防止對關中地區的可能襲擊。北部軍的第一任統帥為大將蒙恬,監軍是皇長子扶蘇。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帝死於出巡途中,胡亥、趙高、李斯偽造詔書送抵上郡,扶蘇和蒙恬先後自殺,北部軍改由王離統領。
§虹§橋§書§吧§。
第75節:第六章項羽的崛起(3)
王離,內史頻陽縣人(今陝西富平東北),祖父王翦、父親王賁都是秦國的名將,統一天下的功臣。始皇帝統一天下,王翦領軍滅亡趙國和燕國,王賁領軍水淹大梁,滅亡魏國。王翦和王賁,又先後主持進攻楚國的戰爭。秦王政二十四年,王翦統領六十萬秦軍,擊敗項羽的祖父項燕所統領的楚軍,滅亡楚國。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賁與蒙恬領軍攻滅齊國,完成統一。秦重軍功閥閱,天下統一以後,王氏家族與蒙氏家族並列,成為秦王朝最為顯赫的勳閥世家,一家三代封為列侯,世襲帝國最高的爵位。始皇帝二十八年,秦始皇東巡天下,王翦為武城侯,王賁為通武侯,父子併為列侯隨同,榮耀富貴至極。蒙恬討伐匈奴,統領北部軍屯駐帝國北部邊境,王離在蒙恬軍中擔任副將。王離繼蒙恬出任北部軍統帥後,他的兩位副將,分別是蘇角和涉間。
二世元年九月,張楚周文軍進入關中,秦王朝倉促應對,來不及徵調帝國各地的軍隊。章邯以京師軍為核心,將驪山陵的役夫刑徒編入軍隊,擊敗周文軍,迫使周文退出函谷關,首都地區的危機得以一時解除,秦政府得到時間重整旗鼓。在這之後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秦帝國實行總動員,全面調整軍事部署,周密地準備了對關東叛亂的反擊。在這次全面的軍事調整中,北部軍的一部奉命由直道南下,進入關中增援章邯軍,其主力部隊受命在王離的統領下,東渡黃河,負責黃河以北地區,也就是舊趙國和燕國地區的平叛軍事活動。
二世元年十一月,章邯軍出函谷關攻擊周文軍,沿三川山陽道開始對張楚軍施行全面反攻。與此同時,王離軍由上郡東渡黃河,進入太原郡。當時,趙軍李良部隊已經攻佔了太原郡東部的恆山郡,正準備西向進攻太原郡;趙軍張黶部隊已經攻佔了太原郡南部的上黨郡,準備向西進攻河東郡。王離軍進入太原郡後,迅速封鎖了通往恆山郡的所有交通要道,使李良軍無法西進。安定太原郡後,王離軍進而增援河東郡秦軍,北由太原,西出河東,夾擊上黨郡,趙軍張黶部隊軍敗,被迫退出上黨郡,撤退到邯鄲郡內。王離收復了上黨郡後,兵分兩路,一路進入河內郡,與已經被章邯軍收復的三川郡隔黃河相呼應,由南路對趙國展開軍事進攻,一路由井陘關方向東進,攻擊恆山郡。
武臣的趙國政權,是由武臣、邵騷、張耳、陳餘等人所統領的三千張楚軍舊部建立的,他們都不是趙國人,卻是政權和軍隊的核心。進入邯鄲郡和鉅鹿郡後,武臣軍宣揚張楚反秦的大義,喚醒趙人對秦國的仇恨,得到了趙國民眾的支援,攻下了十來座城邑,軍隊發展到數萬人,大量加入到軍隊和政權中來的趙國人成為武臣趙國政權的外圍基礎。武臣軍進入趙國地區的當初,依從張楚起兵以來的政策慣例,徹底摧毀當地的舊秦政權,對於舊秦郡縣官僚,一概施行嚴厲的誅殺,其結果,引起趙國各地秦政權的恐懼,紛紛守城不降,頑強抵抗。然而,當武臣軍進入燕國地區,抵達廣陽郡范陽縣(今河北易縣東南)時,由於辯士蒯通的出現,改變了誅殺秦吏的政策,武臣政權和軍隊的構成也由此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蒯通是范陽人,如同張耳、陳餘一樣,也是江湖上傳奇性的英雄人物,呼風喚雨於秦末漢初。蒯通繼承了戰國遊說之士的傳統,精於審時度勢,長於權變遊說。秦帝國時期,他同眾多英雄豪傑一樣,默默潛伏於鄉里,讀書著作,韜晦隱忍,密切關注天下形勢。漢代的圖書目錄《漢書·藝文志》中有《蒯子》五篇,就是蒯通的大著,歸類於縱橫家書,與戰國著名的遊士蘇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