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部分(第3/4 頁)
原來還有這個意思,難怪九州鼎是上古神器,到春秋時期,周朝王權旁落的時候,那麼多人想得到九州鼎——那還真的是,得九州鼎得天下啊!
不過陳旭又想到了一個問題,這些祭祀後來到了哪裡?
王所長搖頭道:“沒有人知道……我們手上的這些祭祀的文獻,最後的時期是在西周末年,此後,就再也沒有任何的資訊了。根據我們從這些資料中得出的推論,祭祀的傳承,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神聖的工作。一般每一代都會有一個大祭司,只有這個大祭司才能夠使用九州鼎,在大祭司預感自己要死的時候,就會採用一種特殊的儀式,將自己的。怎麼說了,那個詞我們不認識,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定位,不過,用小說當中的話,那應該是類似於修為、力量傳承一類的手段,將他的知識、記憶、使用九州鼎的方法等等,完全傳給下一代的大祭司。根據我們的推測,因為這種傳承都是每代一人這樣傳承,出現問題,應該只是遲早的事情了。可是,歷史的真相如何,早就已經掩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面了,我們現在,能做的也僅僅只有猜測了。”
“是血脈的問題嗎?”湛晶突然問道:“上古的祭司們使用九州鼎的方法有沒有什麼記載?有沒有說需要什麼條件一類的?那些大祭司的選拔,是世襲制的,還是選拔的?”
“哦,這個也有記載,也是我剛要說的。”王所長連忙道:“根據記載,這些大祭司,包括被選拔下一代祭司候選人。都被稱之為‘神脈’。根據這些人的姓氏,我們做的推斷是,這些人是來自幾個家族的,因為他們的很多姓都相同。這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這種神奇的血脈!”
“這種神脈,意思指的就是天神的血脈,其實不光是這些祭司的文獻,還有一些其他的資料裡面也記載了相應的資料——不過卻被很多人當作是古人的無稽之談,你們也應該知道,古代的帝王被稱之為天子,都說自己是承天受命。而你們有注意到嗎?周武王宣佈紂王六大罪中,倒數第二條,是紂王稱自己受命於天。而湊巧的是,夏朝最後一位王,也是同樣被稱之為暴君的夏桀,他也同樣宣稱自己是永世不滅的太陽。而後世的帝王,自比太陽的不多,可一個個都是自稱受命於天,自稱為天子。這其間不矛盾嗎?”
陳旭和湛晶都認真的聽著,忍不住點了點頭。照王所長這樣說,還真有幾分奇怪的意思在,之前聽到那六大罪的時候,陳旭是覺得好笑,在想著古今差異太大,現在嘛,則聽出幾分特殊的意味了。
王所長搖搖頭道:“我們掌握的資料畢竟太少了,以下的,有些是根據記載,不過更多的。卻是我們的猜測了。以一個學者的身份說這些話,雖然有些不合適,不過,兩位就當故事聽吧。”
陳旭嘻嘻笑道:“聽故事也沒什麼不好,再神怪,也神怪不過封神演義吧。”
王所長呵呵一笑:“那你就當封神演義的前傳來聽吧,畢竟這些話對於史學家來說,跟天方夜譚差不多。秦朝焚書坑儒的時候,燒掉了一大批有關神怪的記載,後世的文人又講究子不語怪力亂神,所以這些記載,現在已經很少啦。”
頓了頓,王所長道:“有關這種所謂的神脈,也就是神靈的血脈,好像指的是一些擁有特殊血統的人,他們的最大表現就在於能夠使用九州鼎,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不過呢,這種血脈的繁衍能力實在是太弱,這一點從祭司候選人的數量就能看出來。在最早的一代,也就是夏啟王鑄造九州鼎時,所記載一共有大巫祭九人,巫殿人數上千,每人分掌管一鼎。可到了周武王攻陷牧野,將九鼎重新展出祭天,以宣佈自己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時,大巫祭就只有一個人啦,而那個培養祭司的巫殿,算起來,也不足百人了。而使用九鼎的能力,也越來越弱了。而到了記載的,最後一次使用九鼎的時候,已經在東周時期,當時的大巫祭雖然進行了祭天。但是卻也已經沒有力量呼風喚雨啦。”
陳旭立刻想到以前陳斐提起的上古文明的人類,擁有強大的力量,但是繁衍能力非常弱,全球一共加起來才三十萬人——那是在一萬年前左右。而商周大戰,根據史料的記載,是三千多年前……兩者之間,難道有什麼聯絡不成?
難道說,神脈,是這些上古人類的血脈?
陳旭立刻問道:“那一定是這些血脈的緣故了……難道說,這所謂的神脈,真的是神的血脈嗎?那麼,這些神是什麼人?是夏禹王的後裔嗎?”
“應該不是,”王所長道:“雖然雖然已經確定這種情況是和血脈傳承有關,越是考後,這些所謂的神脈中的血緣就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