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2/4 頁)
孫傳庭正就著氣死風燈看書閱讀王陽明的《五經臆說》,這本書是王陽明謫居龍岡時所著,文中極富反叛精神的“異端曲說”猛烈抨擊了當時在思想領域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的程朱理學,在整個士林階層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孫傳庭正讀得高興時,緊閉的房門忽然被人推開,王樸陰沉著臉走了進來。
“兒子?”孫傳庭急問道,“弄清楚是怎麼回事了嗎?”
“弄清楚了。”王樸沉聲道,“我們要在浙直兩省推行新政,施行按畝徵銀的一條鞭法,就這事觸怒了整個南京官場以及所有的勳戚豪強,他們這才聯起手來給我們難堪,目的是要給我們施加壓力。”
“果然是這樣。”孫傳庭皺眉沉聲道,“老夫早就料到要推行新政必然會困難重重,不過他們如果以為這麼做就能嚇阻老夫,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不。”王樸搖頭道,“我們絕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把所有計程車林縉紳和勳戚豪強都推到我們的對立面去,要不然,我們在南京將會寸步難行,而以我們手裡的這點軍隊,要想強行推行新政,是絕無可能的。”
“說的倒也在理。”孫傳庭點了點頭,眉宇間忽然流露出一絲憂色,“可要是不盡快推行新政,施行按畝徵銀的一條鞭法,浙直兩省的財政狀況就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要是沒有銀子,新軍練不成不說,更無法向朝廷交差呀。”
“再想想。”王樸撓頭道,“再想想別的辦法,總之新政暫時是不能推行了,當務之急是儘快向整個南京官場和勳戚豪強們解釋,你並不打算在浙直兩省推行新政,無論如何我們都得先在南京站穩了腳跟,然後才能想別的。”
第一百六十三章 閱兵儀式
“解釋?”孫傳庭皺眉道,“怎麼解釋,你讓老夫挨家挨戶登門去向他們解釋嗎?”
“這樣當然不行。”王樸搖頭道,“得找個機會把南京城內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員和勳戚豪強請到一起,再當面向他們保證絕不在浙直兩省推行新政!只有這樣才可能挽回影響,才可能在南京真正站穩腳跟。”
“說的容易。”孫傳庭道,“上哪找這樣的機會?”
“等吧。”王樸道,“機會總會來的。”
孫傳庭和王樸並沒有等太久,機會很快就來了。
崇禎十五年九月,白蓮教在滁州再次揭竿造反,五里橋一戰,史可法派去征剿的三千建陽衛官軍全軍覆滅,緊接著白蓮賊兵又攻陷了滁州,知州閻石被殺,白蓮賊兵聲勢大振,挾裹十萬賊兵直撲浦子口,擺出了過江進攻南京的架勢。
訊息傳來,南京城裡的大小官員和勳戚豪強們頓時慌了神。
危急關頭,他們終於想起了王樸,想起了駐紮在南京城外的那支百戰精兵。
第二天,由建安王朱統鉕、魏國公徐宏基、忻城伯趙之龍、誠意伯劉孔昭以及南京禮部尚書何熊祥、兵部尚書史可法等人挑頭,再加上南京城內大大小小的官員和士林縉紳共兩百餘人來到了王樸大營。隨行的還有幾百壇紹興老酒和幾百頭肥豬。
說起來真是過份,孫傳庭、王樸帶著大軍趕到南京城外已經整整三天了,卻一直沒人和他們交割公文,兩人也一直沒能走馬上任,不要說屬於自己的行轅了,兩人到現在還只能窩在臨時搭建的帳蓬裡。
這麼多官員和勳戚豪強同時來探營,大帳裡是坐不下了,孫傳庭和王樸就把所有人都請到了臨時闢出來的校場上。因為沒有足夠的椅子,除了建安王朱統鉕等勳戚和三品以上的大員,其餘的芝麻小官和士林縉紳就只能站著了。
聽完眾人遮遮掩掩地說明了來意,王樸心中冷笑不已。
這些傢伙不怕他王樸和手下的萬餘精兵,卻被區區幾萬白蓮毛賊嚇成這樣,這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啊,不過現在還不到和這些傢伙算帳的時候,現在還得倚重他們地支援,至於以後,有的是機會和時間。
建安王朱統鉕最後總結了大家的意思:總之一句話,只要孫傳庭和王樸能夠打退白蓮妖孽的進犯,推行新政的事情就好商量。
孫傳庭微微一笑,起身說道:“王爺,諸位侯爺、公爺還有伯爺,以及在場的所有南京同僚們,不知道你們是從哪裡聽說老夫要在浙直兩省推行新政?吏部發給南京的公文裡有說這事嗎?”
“怎麼?”朱統鉕愕然道,“難道孫部堂並不打算在浙直兩省推行新政?”
“當然不會!”孫傳庭大聲道,“老夫來南京是為了替萬歲爺替大明朝練兵的,可不是為了推行什麼新政,老夫可以拍著胸脯向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