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2/4 頁)
全部轉為私營作坊。”
“官營作坊轉私營?”王櫸道,“老三你說的是真地?”
“當然是真的。”王樸道,“不過現在的時機還不成熟。”
“哈哈。”王櫸大笑道,“要是官營作坊有朝一日真的能轉為私營,那可真是天下商人之福了。”
作為一個商人,就算是生活在明代的商人,王櫸也能敏銳地感覺到官營作坊的弊端以及私營作坊的好處。相對私營作坊來說,官營作坊受到的約束太多,缺乏靈活性,還有個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導致官商勾結而催生腐敗,最終損失的是國家的稅收。
譬如皇帝直派各地的礦監、鹽監和織造太監,簡直就是叮在官營作坊身上的一隻只吸血蚊子,最終結果就是大量稅銀落入了各級太監的私囊,皇帝本想繞開戶部直接把銀子收歸內帑,可結果卻導致了國家稅源的大量流失。
不過王樸也知道,轉官營為私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想象得到,這一舉措將受到既得利益集團,尤其是宦官集團的全力阻擊!在王樸擁有足夠的實力收拾宦官集團之前,他是絕不會輕舉妄動的。
時間轉眼間就來到了崇禎十六年(164年)的二月。
經過半個多月的激戰,潼關終於被流賊攻破,總兵官猛如虎戰死,駐守潼關的兩萬官軍全軍覆滅,潼關即下,關中大地就像是剝光了衣服的少婦,完全敞開了她的胸懷,李自成的五十萬流賊大軍終於可以長驅直入了!
盤踞在延安府的劉宗敏聽說李自成的大軍已經攻陷潼關,頓時驚得屁滾尿流。
劉宗敏自知踞關中自立的願望已經無法實現,只好率領十餘萬騎步大軍沿洛水晝夜南下,趕到華陰與李自成大軍匯合。
李自成明知劉宗敏有過擁兵自立的念頭,卻裝做什麼都不知道,對劉宗敏勉勵了一番之後依然視為心腹,然後兩人合兵一處殺奔西安而來。困守西安的陳新甲和賀人龍聞訊急以八百里加急向京師告急,請求崇禎帝速派援軍。
李自成在關中呼風喚雨,張獻忠卻在湖廣走了麥城。
襄陽一戰,張獻忠被左良玉殺了個落花流水,遭受重創的張獻忠既不敢去河南、關中跟李自成搶地盤,又不敢回頭跟左良玉決戰,只好收拾殘兵敗將轉戰四川。
關外,知道崇禎帝誅滅了自己十族之後,洪承疇終於斷了迴歸大明的念頭,死心塌地開始替建奴賣命。多爾袞知人善任,洪承疇盡心盡力,在這個鐵桿漢奸的精心治理下,朝鮮很快就恢復了農業生產,成了建奴最大的糧倉。
在阿濟格、多鐸的鼎力支援下,多爾袞終於扳倒濟爾哈朗當上了首席攝政王。
雄心勃勃的多爾袞重新組建了漢軍八旗,另外還徵調了兩萬朝鮮人組建了朝鮮八旗,再加上六萬女真八旗和八萬蒙古八旗,建奴的總兵力又恢復到了鼎盛時期的十八萬!在見識了王樸火槍隊的威力之後,多爾袞也試著在八旗軍中建立了十五個牛錄的火槍隊,還用人參、東珠從日本人手裡換回了五千支火槍。
緩過手來的建奴重新進軍遼西,包圍了錦州和松山,錦州總兵祖大壽急忙以八百里加急向京師求援。
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看著幾乎是同時呈送到御案前的兩封急加塘報,崇禎帝急火攻心,大叫一聲吐血昏厥在地。
左右太監急上前扶起崇禎帝,又是灌參湯,又是傳太醫,總算把崇禎帝弄醒了。甦醒過來的崇禎帝根本顧不上休息,連夜把周延儒、賀逢聖、謝升、張四知、陳演、魏照乘、李邦華等大臣召進了宮。
可這些“國之幹臣”議來議去也沒議出什麼好的辦法來,所提出的無非是調大同總兵姜瓖去關中剿滅流賊,或者調南京提督王樸的新軍去關外抵禦建奴,可姜瓖和王樸早就放出話來,沒有糧餉他們絕不會出兵。
倒是張四知提議遷都南京與流賊劃長江而治,以避免兩線作戰的不利困境,可這個提議立刻遭到了周延儒、李邦華等人的激烈聲討。最後甚至上升到了賣國求榮的高度,把張四知拿來和秦檜做比較,最終張四知被當殿革職,發與刑部論處。
崇禎帝召集這些“國之幹臣”的本意是為了商討救國之策,可這次廷議最終卻成了張四知的批鬥大會,大明國勢已經岌岌可危,這些“國之幹臣”想不出什麼救國之策,可排擠打壓起同僚來卻還是那樣積極,絕不放過任何機會。
崇禎帝又急又怒,再次吐血昏厥!
南京,浙直總督行轅。
兩封塘報已經擺在了案頭,孫傳庭、王朴父子倆相對而座,神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